远镜说前後两镜之光学原理与光路图-中华科技史学会.PDFVIP

远镜说前後两镜之光学原理与光路图-中华科技史学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镜说前後两镜之光学原理与光路图-中华科技史学会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19 期(2014 年 12 月) 《遠鏡說》前後兩鏡之光學原理與光路圖 邱韻如 (長庚大學通識中心 ,本會會員) 摘要 《遠鏡說》介紹西方傳入的伽利略 望遠鏡。書中所附的光路圖、 老花眼及近視的 成因、光學原理如易象、斜透等意義,均與現代幾何光學的觀念大大不同。本文從眼鏡 與幾何學概念的發展出發,探究 《遠鏡說》論述前後兩鏡 (也就是所謂的眼鏡 )的光學 原理與光路圖的相關問題 。 關鍵詞 :望遠鏡、湯若望、眼鏡、凸透鏡 、凹透鏡、 幾何光學 一、前言 《遠鏡說》出版於1626 年,是西洋傳教士湯若望與中國欽天監官員李祖白合撰。 1618 年,湯若望隨著金尼閣神父帶著教宗的詔諭、在歐洲募集到的七千多部圖書、望遠 鏡以及二十餘名新招募的傳教士,一起渡海前往東方。1622 年夏天,這些傳教士紛紛踏 上中國的國土,但正值明神宗頒布禁教令期間(1616 年 12 月到1627 年崇禎皇帝即位), 傳教士們多半躲在杭州,他們在此期間翻譯了許多書,《遠鏡說》就是在這個期間出版 1 的 。 《遠鏡說》全書約五千字,圖文並茂,內容包括湯若望的自序、目錄、正文及十幾 幅圖。正文分為四部分:(1)〈利用〉,按仰觀和直視分述透過望遠鏡所觀察到的天文現 象及事物;(2 )〈附分用之利〉,構成望遠鏡的兩個透鏡的分別用處;(3 )〈原繇〉,論述 2 相關的光學原理 ;(4 )〈造法用法〉,望遠鏡的製造、使用和保養說明。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附分用之利〉裡介紹前後兩鏡的文字與三個圖 ,以及〈原繇〉 裡兩鏡合用的部分。 (一)前鏡與後鏡 《遠鏡說》主要介紹伽利略所發明製造的望遠鏡,其由前後兩個鏡片組成:前鏡, 也就是物鏡,是凸透鏡;後鏡,即目鏡,是凹透鏡。 用玻璃製一似平非平之圓鏡,曰筒口鏡,即前所謂中高鏡,所謂前鏡也。製一 邱韻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博士,電郵:yjchiu@.tw ,從事科學教育與物理 教材教法研究,教學與研究相關資料均見格物致知網站.tw/yun-ju/index.htm 1 邱韻如,〈易象與斜透:《遠鏡說》裡的光學原理〉,《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中華科技史 學會(台北),2013 年,第 18 期,頁59-71 。 2 主要是易象與斜透,請見邱韻如,〈易象與斜透:《遠鏡說》裡的光學原理〉。 36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19 期(2014 年 12 月) 窪鏡,曰靠眼鏡,即前所謂中窪鏡,所謂後鏡也。 〈造法用法〉 這前後兩鏡,各有用途,在〈附分用之利〉裡,分別介紹此前後兩鏡如何矯正老花 眼及近視眼,在〈原繇〉則分別敘述此兩鏡距離眼睛遠或近時的成像原理。 (二) 《遠鏡說》論述的光學理論基礎 3 《遠鏡說》的視覺觀點是 「發象說」 ,認為視覺的產生是物體發射出影像進入人 眼。並用 「平行射線」、「三角形射線」與 「習性」為理論基礎來論述,認為遠物所射之 象以平行射線進入眼中,近物所射之象則以三角形射線入眼。中高鏡(凸透鏡)與中窪 鏡(凹透鏡),可以改變光路,讓物象以合乎 「習性」的方式入目。 二、眼鏡與光線概念的發展 (一)西方最早的眼鏡 4 許多資料將眼鏡的發明歸功於羅傑培根 (Roger Bacon,1214~1294 ),係因其在1267 5 年出版的 《大著作》(Opus Majus )的第五部分,探討了眼睛及相關光學原理。在此之 6 前,閱讀石 (Reading Stones )及有框的放大鏡 ,已經在歐洲出現。目前找到最早畫有 戴眼鏡人物的畫作是托馬索(Tommaso da Modena,1326~1379)於1352 年在義大利特雷 維索一間修道院(San Nicolo di Treviso )所繪製的壁畫 ,共繪有四十位道明會修道士 ,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