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

PAGE PAGE 6 6.最后一课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重点) 2.继续掌握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重点) 3.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准确理解大意,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⑴.体会这篇小说通篇都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能理解当时沦陷区人民的这种感情,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方法 朗读法、复述法、讨论与点拨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朗读小诗,请学生为诗歌配上题目,并谈谈从诗句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基础梳理 字词清单 生字注音 气氛(qì·fēn) 惩罚(chéng) 字帖(tiè) 捂(wǔ)踱(duó)哽(gěng)婉转(wǎn) 喧闹(xuān)诧异(chà)懊悔(ào)奴隶(nú) 钥匙(yào)祈祷(qí)踱来踱去(duó) 理解词义 1.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3.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4.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 5.纵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6.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7.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8.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9.钥匙:开锁或上锁的用具;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门径。 10.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 11.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12.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年),法国作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100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背景探寻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借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1870年7月19日爆发的普法战争,是他为了阻止南北德意志的统一,巩固、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和摆脱政治危机而发动的。结果法军惨败,路易·波拿巴被俘,法军投降。此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战争的性质由此发生了变化,普鲁士由被侵略者变成了侵略者。但是法国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和约,赔款五十亿法郎,还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普鲁士,这两个地区的法国人民从此沦为亡国奴。这篇课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为题材写的。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知情节。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的。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指导朗读: 应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的祖国语言的难舍。“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和对民族、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3.这篇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这个悲壮感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来写的,这叫做第一人称的写法。这种写法便于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写出他的变化。例如:文中对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心理描写和背书时的心理描写,都真切感人,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顽皮少年的变化、成长。 4.理清脉络。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人物。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1)按地点、时间的变化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