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第五章混凝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 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与其所用水泥的凝结时间是不相同的。水泥的凝结时间是水泥净浆在规定的温度和稠度条件下测得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存在条件与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混凝土的水灰比、环境温度和外加剂的性能等均对混凝土的凝结快慢产生很大影响。水灰比增大,水泥水化产物间的间距增大,水化产物粘连及填充颗粒间隙的时间延长,凝结时间越长。环境温度升高,水泥水化和水分蒸发加快,凝结时间缩短;缓凝剂会明显延长凝结时间,速凝剂会显著缩短凝结时间。 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通常用贯入阻力仪来测定。先用5mm的圆孔筛从混凝土拌合物中筛取砂浆,按一定的方法装入规定的容器中,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砂浆贯入到一定深度的贯入阻力。绘制贯入阻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贯入阻力3.5MPa和280MPa划两条平行于时间坐标的直线,直线与曲线交点的时间分别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一、混凝土的结构和受压破坏过程 1. 混凝土的结构 混凝土是一种颗粒型多相复合材料,至少包含七个相,即粗骨料、细骨料、未水化水泥颗粒、水泥凝胶、凝胶孔、毛细管孔和引进的气孔。为了简化分析,一般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骨料与砂浆或粗细骨料与水泥石两相组成的、不十分密实的、非匀质的分散体。 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灌成型过程中和在凝结之前,由于固体粒子的沉降作用,很少能保持其稳定性,一般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层现象,粗大的颗粒沉积于下部,多余的水分被挤上升至表层或积聚于粗骨料的下方。沿浇灌方向的下部混凝土的强度大于顶部,表层混凝土成为最疏松和最软弱的部分。因此混凝土宏观结构为堆聚分层结构,如图5.10所示。 混凝土的强度 (a) 组成材料分层过程 (b) 宏观堆聚结构 图5.10 混凝土宏观堆聚分层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是在粗骨料的表面到水泥石之间存在10μm~50μm界面过渡区,如图5.11所示。在新拌混凝土中,粗骨料表面包裹了一层水膜,贴近粗骨料表面的水灰比大,导致过渡区的氢氧化钙、钙矾石等晶体的颗粒大且数量多,水化硅酸钙凝胶相对较少,孔隙率大。 混凝土的强度 图5.11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示意图 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使界面过渡区在混凝土未受外力之前就存在许多微裂缝。因此过渡区水泥石的结构比较疏松,缺陷多,强度低。 普通混凝土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粘着和机械啮合,骨料界面是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粗骨料下方因泌水留下的孔隙,尤为薄弱。 2. 混凝土受压破坏过程 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楔形的微裂缝尖端形成应力集中,随着外力的逐渐增大,微裂缝会进一步延伸、连通、扩大,最后形成几条肉眼可见的裂缝而破坏。以混凝土单轴受压为例,典型的静力受压时的荷载―变形曲线如图5.12所示。 通过显微观察混凝土受压破坏过程,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发展可分为如图5.12所示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裂缝状态示意如图5.13所示。 混凝土的强度 图5.12 混凝土受压变形曲线 I-界面裂缝无明显变化; II-界面裂缝增长; III-出现砂浆裂缝和连续裂缝; IV-连续裂缝迅速发展; V-裂缝缓慢增长; VI-裂缝迅速增长 图5.13 混凝土压时不同受力阶段裂缝示意图 (1) Ⅰ阶段:当荷载到达“比例极限”(约为极限荷载的30%)以前,界面裂缝无明显变化,荷载—变形呈近似直线关系,如图5.12所示的OA段。 (2) Ⅱ阶段:荷载超过“比例极限”后,界面裂缝的数量、长度及宽度不断增大,界面借摩擦阻力继续承担荷载,但无明显的砂浆裂缝,荷载—变形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如图5.12所示的AB段。 (3) Ⅲ阶段:荷载超过“临界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70%~90%)以后,界面裂缝继续发展,砂浆中开始出现裂缝,并将邻近的界面裂缝连接成连续裂缝。此时,变形增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曲线明显弯向变形坐标轴,如图5.12所示的BC段。 (4) Ⅳ阶段:荷载超过极限荷载以后,连续裂缝急速发展,混凝土承载能力下降,荷载减小而变形迅速增大,以致完全破坏,曲线逐渐下降而最后破坏,如图5.12所示的CD段。 由此可见,混凝土受压时荷载与变形的关系,是内部微裂缝发展规律的体现。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也就是内部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当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破坏发展到一定量级时,才会使混凝土的整体遭受破坏。 二、混凝土强度 在土木工程结构和施工验收中,常用的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几种。 混凝土的强度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