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政治思想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志摩政治思想研究

徐志摩政治思想研究   摘 要: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思想界,徐志摩能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除了他为人津津乐道的浪漫诗歌和爱情故事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他关注时局,鲜明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他短?旱囊簧?中,其政治观点并非一成不变。研究者对徐志摩褒贬不一,全面认识徐志摩的政治观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徐志摩;政治观   提起徐志摩(1897-1931),人们通常联想到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及爱情故事。诗人标签的光芒太过耀眼,往往遮掩了他鲜明的政治观。徐志摩谈到写诗初衷的时说:“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颂的诗句。在二十四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和民约论的兴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诗,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1]。相对于诗歌,诗人内心更热衷政治,徐志摩“被赞颂,被模仿,被误解,被攻击,被低估,而未尝被遗忘。”[2]   一、初识社会主义与恭维英国政治   在1918年出国途中,徐志摩给亲友写过一封信:“所谓青年爱国者何如?尝试论之,夫读书至于感怀国难,决然远迈,方其浮海而东也,岂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及其足履目击,动魄刿心,未尝不握拳呼天,油然发其爱国之忱。其竟学而归,又未尝不思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3]他有一颗关注政治,爱国报国之心。诗人在美国留学期间看到资本主义大工业残酷无情的剥削,又接触到马克思、欧文等人著作,许多观点很适合他的“脾胃”[4],被同学称为“鲍尔雪微克”,诗人决心研究社会主义。徐志摩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想为中国振兴找到出路,但此时了解到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马克思前期的社会主义。徐志摩对社会主义表现出短暂的热情,却并未成为他的信仰。   徐志摩放弃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前往英国,原因与政治有关,他向往英国政治制度,“美国人太陋,多数的饰制和多数的愚暗,至多只能造成一个‘感情作用的民主政治’,比较像样的,只有英国。”[5]罗素的吸引也是一个原因,罗素热衷政治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希望通过政治改良实现社会主义,与徐志摩的政治主张有相通之处。徐志摩在英国未见到罗素,投于拉斯基门下,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与马克思的观点不一致,在实现方式上,希望通过群众心理缓慢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在政治上实行普选之和议会制;在经济上实行市政社会主义和组织合作社。徐志摩是一个富于浪漫主义激情和理想主义思想的诗人,他所接受主要是英美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传统,尤其是英国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他非常欣赏英国的政治,他认为:“不但东方人的政治,就是欧美的政治,可以上评坛的”,“只有英国”,“英国人可称是现代的政治民族。”[6]在他看来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是激烈的,是保守的但不是顽固的,徐志摩欣赏英国渐进式的改革,对于社会主义也主张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   1922年徐志摩回国,看到的却是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中国,徐志摩有感于十月革命的威力,对苏俄革命的精神大加赞赏,“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吏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示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7]这一时期徐志摩对苏俄式的革命持有好感。   二、反对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徐志摩对十月革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期许,但是这种热情随着诗人在莫斯科短暂的游历而消散。   对徐志摩影响颇深的罗素一开始对十月革命表示热烈欢迎,但当他到苏俄看到布尔什维克对反对者无情镇压,民众生活困顿、缺乏自由民主的状况时,对苏俄道路产生怀疑。游历莫斯科之后,徐志摩对苏俄态度产生了转变。1925年徐志摩去见泰戈尔时带着美好期待访问苏俄,在莫斯科停留三日,所见所闻所感给他带来了震撼,思想发生逆转,对俄国革命手段持反对批评的态度。莫斯科凋敝程度超乎诗人想象:人民生活困顿不堪,精神木讷呆板,文化遭到破坏,言论、行动与出版自由丧失。   徐志摩哀叹,莫斯科是一手拿着火、一手拿着刀的伟大的破坏天才,莫斯科是一座着火的血红的大城,大火烧毁了专制的旧俄国,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小说中的社会也化为灰烬。[8]对莫斯科的美好想象被现实击碎,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人们未步入天堂过上幸福生活,他开始思考乌托邦理想究竟有无实现的可能;他们的暴力手段是否正确,有无普遍性;能否找到一个比这种手段牺牲更小的方法道路?让他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是他崇尚自由民主,却看到苏俄言论、出版、行动自由的丧失,文化、政治专制,人民精神压抑,多元思想自由丧失。他拜谒列宁时谈到:“早几年我胆子大得多,卢梭批评了苏维埃我批评了卢梭……我先前挖苦了他。这回我自己也到那空气里呼吸了几天,我没有取消信仰的必要,因我从不曾有过信仰,共产或不共产。但我的确比先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