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万源县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思考.docVIP

打造万源县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造万源县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思考

打造万源县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思考   【摘 要】 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将生态康养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着力建设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万源县应该从树立全域意识,建设生态示范城市;把握发展前景,建设生态康养乐园;立足自然禀赋,打造生态旅游胜地;传承发扬并重,打造生态文化名片四方面举措打造秦巴康养旅游文化名城。   【关键词】 生态康养;旅游产业;文化名城   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是嘉陵江、汉江、长江的重要水源补给地区,也是维护秦巴山区区域生态平衡的资源宝库,在全国生态环境战略安全中占据突出地位。近年来,该市抢抓国家将万源列为限制开发区、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构建秦巴生态康养旅游文化名城毕竟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工程,必须坚持自上而下推动与自下而上探索相结合,创新发展举措,加大力度推进。   一、发展条件   1、资源品位高   一是气候宜人。万源地处大巴山南麓,界于北纬30°39′―32°20′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年平均气温16℃,最低年平均气温14.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0%,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的美誉。二是物种丰富。境内生物资源富集,是大巴山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综合基因库,有树种资源660种、林木品种175种、药用植物1206种、草类花卉500余种,在册名木古树1114株、野生动物24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28种。三是风景秀美。境内奇峰、峡谷、秀水、飞瀑、温泉、溶洞、日出、佛光、云海等景观独特而众多,旅游景点30余个,初步形成6大旅游景区。   2、现实条件好   一是区位独特。万源位于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是四川北上的重要通道,素有“入川咽喉”“秦川锁钥”之称,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和“西三角”形成中具有依托成渝、联动秦巴的显著区位优势。二是交通便利。境??210国道、襄渝铁路Ⅱ线、包茂高速纵贯全境,城万快速通道全线运行,万巴高速、国道347线即将建成,通乡通村路网体系日益完善,这对万源融入成渝经济圈及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三是政策利好。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四川将养老健康服务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一并明确为全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3、文化底蕴厚   一是民俗文化独特。古巴人文化、“三国”文化等民俗风情文化精彩纷呈,薅秧锣鼓、蚌壳舞、钱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紫云坪植茗园记摩崖石刻最早记述种茶历史;以张建成古墓为代表的明清石墓建筑群保存完好。二是红色文化璀璨。万源是川陕苏区的发源地和重要阵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红色文化精典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张力。三是民风淳朴。万源与重庆、西安地缘相连、民风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人们兼有北方的粗犷豪迈和南方的细腻温柔,为生态康养服务文化名城构筑了良好的社会生态。   4、发展基础实   一是休闲产品丰富。“荔枝古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即将完成,花萼山――八台山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保护地,红军公园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台山被誉为“川东峨眉”,龙潭河世称“十里画廊”。蜂桶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黑宝山和东林山是省级森林公园。二是食药产品富足。成功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和四川名牌6个、“三品一标”产品55个。“旧院黑鸡”先后获得“天府十宝”等殊荣;“巴山雀舌”先后获得国际文化名茶金奖、“四川省十大名茶”等称号。三是配套设施齐备。商贸物流初具规模,建成专业物流58家,农村淘宝服务站102个,基本形成现代商贸物流发展体系。境内有星级酒店3家,宾馆饭店1043家,医疗、购物、娱乐、餐饮等基础设施初步配套。   二、建设举措   1、树立全域意识,建设生态示范城市   一是构建生态涵养空间。以山地、森林、河流的核心区域为重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打造嘉陵江和汉江两江源头生态屏障。强化森林、河道资源保护,逐步提升绿地、湿地覆盖率。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和治理,突出采矿区、石漠化区、地质灾害区治理恢复。   二是构建生态生活空间。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与建设的方方面面,聚焦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推进市容市貌整治,培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新区)建设,完善配套功能,着力打造集酒店、居住、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城市。   三是构建生态产业空间。坚持将生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