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瓷跟唐代茶酒习俗(doc 21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沙窑瓷跟唐代茶酒习俗(doc 21页)

长沙窑瓷与唐代茶酒习俗tc 长沙窑瓷与唐代茶酒习俗 湖南省博物馆 李建毛 内容提要: 长沙窑瓷中出现大量与茶酒有关的器具,这些器具是随唐后期茶酒习俗变化而新出现或演变过来的。本文拟透过这些器具印证唐代茶酒习俗的演变过程。对一些器具的功用、名称也进行了厘定。tc 内容提要\: 长沙窑瓷中出现大量与茶酒有关的器具,这些器具是随唐后期茶酒习俗变化而新出现或演变过来的。本文拟透过这些器具印证唐代茶酒习俗的演变过程。对一些器具的功用、名称也进行了厘定。 关键词: 点茶法 茶具 酒具 “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作为人类基本需求的饮食,其方式和内容出现相应的变化。而饮食习俗的改变,又将导致饮食器具的变化。茶酒为中国古代的两大饮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符号,并行不悖,《唐才子传》:“茶铛酒杓不相离”,白居易:“看风小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1]。唐代饮器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便因茶酒习俗变化所致。通过这一反应链,透过长沙窑的饮食器,可折射唐后期茶酒习俗的演变。tc “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作为人类基本需求的饮食,其方式和内容出现相应的变化。而饮食习俗的改变,又将导致饮食器具的变化。茶酒为中国古代的两大饮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符号,并行不悖,《唐才子传》\:“茶铛酒杓不相离”,白居易\:“看风小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1]。唐代饮器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便因茶酒习俗变化所致。通过这一反应链,透过长沙窑的饮食器,可折射唐后期茶酒习俗的演变。 一 茶叶加工与碾具tc 一 茶叶加工与碾具 如果说六朝时饮茶限于药用或流行于社会上层,唐时则广泛普及于民间,并风靡全国,“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乃至到了“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地步,且“田闾之间,嗜好尤切”[2],已成为各阶层的生活必需品。唐代中后期茶叶加工、冲煮方法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加工方法而言,前段加工法为煎炒,后期改为蒸焙。朱翌《猗觉獠杂记》卷上:“唐造茶与今不同,今采茶者,得芽即蒸熟,焙干,唐则旋摘旋炒。”其实,朱翌所说并不确切,蒸茶法在唐后期已经出现,并已普及,《茶经》卷上《三之造》对造茶工序有明确的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湖南是唐代重要产茶区,作为“南方之嘉木”的茶树在湖南广泛种植。李肇《国史补》中所列各地名茶中,就有“……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氵邕湖之含膏’”等名茶,且是上贡朝廷的珍品,“氵邕湖唯上贡,何以惠平常”[3]。五代时,茶叶成为马楚政权的经济支柱之一,楚“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4]。后汉末三司军将路昌祚至湖南市茶,被俘至金陵,后楚按路昌祚损失纲运之数赔偿,给茗万八千斤。马殷每年还向中原朝廷贡茶数万斤,可见湖南地区茶叶产量之大。作为重要产茶区,湖南的饮茶非常风盛,茶叶加工、冲煮方法也较其它地区先进,湖南是较早改用蒸茶法的地区之一。《广雅》云(20):“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李群玉诗《龙山人惠石禀方及团茶》表明,他所生活的时代湖南茶农已将茶叶蒸焙后加工成团茶。李群玉的生卒年不详,但逝于863年的段成式曾作《哭李群玉》一诗,表明李早逝于段。从诗名可知,龙山人赠予诗人的茶有方、圆两种形状。方圆团茶在陆龟蒙《茶焙》诗中也有提到:“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这种方、圆形团茶在宋代壁画中有所反映,并有实物出土,说明唐时湖南加工的团茶与宋已无区别,宋时团茶上饰龙凤纹者为贡茶,即所谓“小饼龙团供玉食”[5]。唐福建地区的茶叶加工新法,可能就是由湖南传入的,张舜民《画墁录》载唐建溪北苑茶未著,“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正史载常衮于建中元年五月由湖南刺史迁福建观察使,故建州生产团茶或饼茶,当始于德宗初年的建中年间。团茶在饮用时须先加热,捣碎碾成茶末,其工具便是茶碾。tc 如果说六朝时饮茶限于药用或流行于社会上层,唐时则广泛普及于民间,并风靡全国,“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乃至到了“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的地步,且“田闾之间,嗜好尤切”[2],已成为各阶层的生活必需品。唐代中后期茶叶加工、冲煮方法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加工方法而言,前段加工法为煎炒,后期改为蒸焙。朱翌《猗觉獠杂记》卷上\:“唐造茶与今不同,今采茶者,得芽即蒸熟,焙干,唐则旋摘旋炒。”其实,朱翌所说并不确切,蒸茶法在唐后期已经出现,并已普及,《茶经》卷上《三之造》对造茶工序有明确的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湖南是唐代重要产茶区,作为“南方之嘉木”的茶树在湖南广泛种植。李肇《国史补》中所列各地名茶中,就有“……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氵邕湖之含膏’”等名茶,且是上贡朝廷的珍品,“氵邕

文档评论(0)

my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