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经营技术调查研究.docVIP

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经营技术调查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经营技术调查研究   摘要 对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资源分布、生长现状及经营技术措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荒芜低产石竹林平均胸径大多在1~2 cm之间,立竹数一般只有750~1 500株/hm2,竹鞭多盘结在土层0~20 cm,杂灌、杂草较多,林分生产力低下。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石竹林的质量与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经改造,林分的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有大幅度增加,产笋量、产材量、现存竹材量分别为对照的1.6、25.6、27.4倍。综合技术措施处理与对照相比,产笋量和竹材量两者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取综合经营技术措施处理可以提高石竹林的产量。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是改造荒芜石竹低产林的有效方法,在戴云山脉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石竹林,建议在戴云山脉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石竹;低产林;经营技术;质量;产量;福建省;戴云山脉   中图分类号 S7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85-02   竹类植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在福建省竹类植物有150种,是我国竹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的地区,竹类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福建省分布的竹类植物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1],且有着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发展竹类植物是广大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据二类清查资料:福建省竹林面积达106.7万hm2,毛竹林面积99.7万hm2,毛竹林面积占竹林面积的93.4%,其他竹类植物,包括许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种发展较少,经营面积较小,很多处于野生状态,且大多数分布在武夷山脉,竹种结构不合理,竹林分布不均匀,福建省戴云山脉以东竹林面积较少。根据福建省毛竹林适宜区区划[3],大田县大部分区域属于戴云山脉,系毛竹适宜区二等级区(Ⅱ2),生长量及质量在同样经营管理水平下不及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一等级区(Ⅱ1)。   石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是福建省戴云山脉原生分布的乡土竹种,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4]。在戴云山脉野生分布较广,资源零星残存,偶有小面积单优群落。石竹笋清脆甘甜、笋壁嫩厚,石竹竹材可用于制作家具、造纸、瓜架等多种用途,是优良的笋、竹两用竹种[5]。福建大田地区利用野生石竹笋加工制作的石竹笋干,美味可口,清香脆嫩,营养丰富,是上好的夏季佳肴[6],极具地方特色。但石竹林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只采挖利用,而不经营开发,产量低,经营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石竹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探索石竹林人工经营技术,合理、高效开发这一优良的乡土经济竹种,对大田地区石竹资源分布、生长现状和经营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为戴云山脉石竹林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和生产实践经验。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研究区域概况   调查研究区域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大田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58″~118°3′13″,北纬25°28′53″~26°9′42″。全县土地总面积2 294 km2,林业用地面积16.93万hm2,森林覆盖率75.6%。境内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构成以中、低山为主体的地貌类型,最高山峰海拔1 553 m。区域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23.8 h,平均气温在15.3~19.6 ℃之间,无霜期280~300 d,平均降雨量在1 491.7~1 809.6 mm之间。   1.2 调查研究方法   在福建省大田县区域内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石竹林设立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依实际情况10 m×10 m、10 m×20 m、20 m×20 m不等,进行生长现状调查,测定立竹数、胸径、竹高、产笋量,以二元重量式W=aDbHc(山本和藏)经验方程:W=0.129 1D1.569 3H0.569 4计算石竹产材量。2008年冬季,在此基础上选择相似试验条件的荒芜石竹低产林进行综合技术措施改造试验,以不改造荒芜石竹林为对照,对照按照传统方式采挖利用。采取简单对比试验设计,重复6次。2014年冬季进行全面调查测定。调查测定立竹数、胸径、竹高,计算石竹产材量。产笋量以2013年和2014年为平均值计算。   1.3 综合技术措施   1.3.1 留笋养竹。在石竹开始出笋(出土)后的5 d开始留笋养竹,每年原则上保留笋口径在3 cm以上生长健壮的石竹笋,密度为1 500株/hm2,其余笋全部挖掉。力争在4年内保留较均匀的新竹立竹数在6 000株/hm2以上。砍伐老竹,4年后每年留笋数1 500株/hm2以上,相对应砍伐老竹1 500株/hm2,并维持立竹数在6 000株/hm2,其余石竹笋一律挖掉。   1.3.2 抚育管理。在竹林中及时清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