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波走时残差值之空间变异性分析Ⅱ-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PDFVIP

震波走时残差值之空间变异性分析Ⅱ-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波走时残差值之空间变异性分析Ⅱ-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

震波走時殘差值之空間變異性分析Ⅱ 鍾仁光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張建興 吳建文 吳芳儒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摘 要 分析中央氣象局地震觀測網(CWBSN的) 地震資料庫 1993~2011 年之P 、S 走 時殘值的時空分布 有助於瞭解各別測站的相關特性 ,以期對地震定位程序有輔助 性的建議。結果顯示 ,多數測站的 平均P 波走時殘值約在0.5秒之內 ,而且S波 走時殘值約為P 波的 2~3倍左右;高海拔因素以及北港高區地體岩質因素產生之 負殘值平均在 0.5 ~ 1.5秒之間 。大多數測站走時殘值在2006 年前後呈現較大的 變化 ,這歸因於三維速度構造之引進,大幅度降低了殘值。 Abstract It is helpful to characterize the real-time seismic stations by analyzing the travel- time residuals for P- and S-phases picked from the time histories recorded by the CWBS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3~2011. The P-wave travel-time residuals for most stations are less than 0.5 sec. About 2~3 times of P-wave residual can be expected for S waves. Negative residuals in the range of 0.5 ~ 1.5 sec for P wave are commonly observed at some stations at high altitudes in the mountain range, and those located above the Peikang High. For most of stations, the residua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around 2006 due to the adoption of 3-D velocity model in the determination procedure. 關鍵詞:走時殘值 (travel-time residual) 、地震定位(hypocenter location) 壹、計畫目的 對地震活動進行觀測是瞭解地體構造之演變歷程、能量蓄積與釋放方式的必 要手段, 然受限於觀測的時間長度,導致部分學理上的驗證依舊存在比較高的不確 定性。因此,每個地震發生位置的掌握若能精準至相當程度,自然能彌補部分因觀 測數據不足所致之偏差。地震定位的演算理論簡易,其結果 主要決定於選用的地層 562 速度構造,不過,透過大量觀測資料始能逆推出較可靠且精細的構造模型,意味著 精準且合宜的觀測是最重要的依據 。早期作業因受限計算機能力 ,採用一維速度模 型是最簡易而且具有效率的作法,但為降低整體的定位誤差,採用由地震層析法所 建構之二維或三維速度模型目前已經納入作業系統 。 中央氣象局地震資料庫所匯集的定位結果 乃基於離線人工作業程序 ,仔細判 讀 P波及 S波到達時間以及標準定位程序所得 雖然累積, 長達數十年的觀測資料 , 但這期間由於儀器設備更新 、測站增減、相關人員異動、定位程序演進等多重因素 導致資料庫中每個單一測站 走時殘值的一致性需要重新檢視 ,以釐清部分變異之 成因。臺灣地體構造複雜,震波傳遞 經常受到明顯側向不均勻構造之影響而產生複 雜的行為以及特定的現象,可以預期在地震紀錄中的判讀結果與理論預測值可能 造成明顯差異 ,這部分需要進一步探討原因 。因此, 判讀人員撿拾 P 、S波到時在 側向構造有明顯變化的區域、或者垂直方向存在強烈反射層面 、或者波傳速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