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战帮日本人打赢甲午战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舆论战帮日本人打赢甲午战争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变局,什么时候国人体会最深?就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当然有很多原因,在此我想说的是被国内学界常常忽略的一个方面,即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宣传战。除去战场上的“枪杆子”争夺之外,我们在“笔杆子”争夺的软实力方面,比如国家形象的包装、媒体宣传战略,都与日本存在巨大的差距。   西方媒体不同情中国   在中国人看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翻看西方当时的媒体报道,以及后来的史学论述,绝大多数都对中国没有同情。   甲午战争,日本人叫作“日清战争”。在他们看来的甲午战争,和中国人所理解的截然不同。主要有三个区别:他们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即是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胜利。“解放之战”则是日本认为中国自明代以来就沦陷了,满人是夷狄,日本人是来解放中国、光复中原的。日本还认为在西方白种人的侵略下,黄种人应该团结起来。中日同根同种,必须携手才能对付西方,这就是“救亡之战”。   甲午战争爆发,中日两国的最高领导人都发布了宣战诏书。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当中主要讲:朝鲜是我们的藩属,现在有内乱,它请中国出兵平息内乱,这是中国和朝鲜内部的事情,与别国无关,日本不应出兵。   但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却称,首先,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其次,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不断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   我们当然认为这是忽悠,但最终的确影响了当时的世界舆论。   1884年朝鲜“甲申政变”后,中国开始在朝驻军,还划出清国租界,中朝进入一种复杂的历史关系。传统的宗藩关系加上现代的外交框架格局,中朝之间的关系设定缺乏明确的制度化的设计,很模糊,被日本钻了空子。   日本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秘密聘请了一个美国专家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这个人就是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在他有计划的包装下,西方媒体对“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认识,形成了一种潮流与共识。   而事实还证明,中日甲午之战后,西方列强争先恐后夺取在华权益,迅速形成瓜分中国的局势。这种情形下,更需要有日本这样的“先锋”。   日本间谍策划宣传战   1644年大明王朝亡于李自成,满人八旗随即入关,问鼎中原。日本和朝鲜都认为,中华大地已经沦陷于夷狄之手。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第一次派代表团到中国来考察,其中有个成员叫作高杉晋作,在明治维新时担任著名的“奇兵队”队长。他到上海书摊买书,问有没有魏源的《海国图志》,书店老板说不知道此人此书,拿出了一堆怎么应对科举考试的书给他。高杉晋作又要买抗英名将陈化成、林则徐的书,都没有。当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写好后,在中国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反倒成了畅销书。高杉后来在日记中深为感慨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华的正道相差太远,中国知识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实学。   “中华意识”之外,另外一种心理,笔者总结为“中原意识”。在中国周边的中华文化圈子里普遍认为,不管做得多好,都要入主中原才算功德圆满。日本人也想,满人占得中原,我为何占不得?我比你还更接近“中华”。日本人认为满人是夷狄。甲午战争期间很多日本人的家书里,父亲给在前线当兵的儿子写信时,往往都写“我神州”“我中华”,对儿子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觉得这是保卫中华、保卫神州。   日本著名记者岸田吟香在上海和汉口开设了“乐善堂”,这既是药房,也是出版社,还成为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间谍的总部,所有的经费几乎全是岸田吟香赞助的。甲午战争,日本如果没有间谍,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三名间谍还受到明治天皇的亲自接见,这在世界间谍史上都很罕见。   这些日本间谍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型间谍叫宗方小太郎,后来的《汉报》就是他办的。他给日本人规划了整个甲午战争时期的宣传基调。日本人在大连登陆后,到处张贴他起草的告示,题目就是《开诚忠告十八省豪杰》,大意就是中国沦陷很久了,我们来解放你们;清政权这么腐败,呼吁“大家起来一起干”。这种宣传非常有效果。1894年10月,日军进入东北的九连城,据他们的战地记者记载,当地居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些都是宣传之功。而在日本接收台湾的时候,当地有的百姓竟然称日本人为“大明国大元帅”!   中日在操纵媒体上的巨大差距   甲午战争发动之前,日本本国的媒体开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在对外关系上,媒体甚至比政府更极端、更激进。当时日本一家报纸《国民新闻》,就很尖锐地提出,如果政府屈服于中国的话,则国民将趋于“反动”,乃至大大的“反动”。所谓“日本人民被裹胁”的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日本打中国是“民心所向”。当然,这也跟当时日本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