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技术.docVIP

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技术   摘要:试验研究了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良姜(Alpinia zerumbet cv.Variegata)组培最佳配方为MS+6-BA5.0 mg/L+NAA2.0 mg/L+椰子水60ml/L,芽继代培养30 d,增殖系数达7.5,增殖芽健壮,发育形成的叶片有光泽,黄绿斑纹明显。   关键词: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   中图分类号:S68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   1 引言   花叶良姜(Alpinia zerumbet cv.Variegata)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东亚,中国福建等省也有栽培[1]。花叶良姜叶片有金黄色富有光泽的纵斑纹,花姿优美,观赏价值高,是室内观赏、城市园林绿化、道路隔离带及两旁绿化的优良植物。目前,花叶良姜种苗主要采用分蘖繁殖,因为在有性生殖过程所造成的分离使90%以上的实生苗叶片变为绿色,失去黄绿嵌合的条纹[2],而分蘖繁殖一般在4~10月进行,具有季节性,易导致苗木生产滞后。近10年苗木市场紧俏,遇上喜庆节日,种苗供不应求。为了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采用组培育苗方法是快速培育花叶良姜苗木的捷径。20世纪90年代学者开始研究花叶良姜组培技术,芽增殖系数最高为4[3],为进一步提高增殖系数,本文针对花叶良姜丛生芽诱导及芽增殖培养技术进行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试验材料来源于广东花卉市场。选用斑纹艳丽,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花叶良姜袋苗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根茎为外植体,通过灭菌消毒获取无菌活体为试验材料。试验时间2015年4月~2017年3月。   2.2 方法   2.2.1 基本培养基筛选   采用单因素区组设计方法,设计3种基本培养基:① MS、② N6、③ER。每种基本培养基内添加6-BA2.0 mg/L+NAA0.1 mg/L。将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无菌根茎接种于培养基中,每种培养基接种20瓶,每瓶接种无菌根茎1块,3次重复。培养40 d观察记录根茎萌芽与芽生长状况。   2.2.2 丛生芽诱导最佳细胞分裂素种类与浓度的筛选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试验设计6个处理,① KT:0.5 mg/L;②KT :1.0 mg/L;③ 6-BA:2.5 mg/L;④6-BA:5.0 mg/L;⑤ ZT:0.5 mg/L;⑥ZT:1.0 mg/L,每处理添加MS+NAA 0.1 mg/L。每处理接种20瓶,每瓶接单芽1个,3次重复。培养 30 d,记录丛生芽形成的数量,计算丛生芽诱导率。   2.2.3 芽增殖培养   本试验采用L9(34)方法,详见表1。试验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接种20瓶,每瓶接单芽1个,3次重复,培养30 d统计新芽增殖数量,计算各处理芽增殖系数。   2.2.4 椰子水最佳浓度的筛选   椰子水浓度试验设计3个处理:①30 mL/L;②60 mL/L;③120 mL/L,分别加入MS+6-BA5.0 mg/L+NAA2.0 mg/L培养基内。每处理接种20瓶,每瓶接芽1个,3次重复。培养30d,记录新芽数量和生长状况,计算芽增殖系数。   2.3 培养条件   所有的培养基均附加白糖30g/L,琼脂5 g/L,pH 6.0。培养基在1.1MP,120℃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消毒20 min。培养室温度(25±3)℃,光照时间每天12~14 h,光照强度800~3 000 lx。新转接的培养物,在800 lx光照条件下培养7~10 d(图1~图4)。   2.4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及显著性分析。根茎萌芽率=萌芽的根茎数量/接种根茎总数×100%;丛生芽诱导率=形成丛生芽的单芽数量/接种单芽数量×100%;芽增殖系数=新增芽的数量/总接种芽数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培养基对根茎萌芽和芽生长的影响   表2可知,根茎萌芽率MS和N6与ER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丛芽生长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它培养的芽粗壮,色带明显,叶面有光泽。MS不仅含有较高的无机盐,微量元素种类齐全,有机营养也丰富。N6和ER不含肌醇。肌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中起作用,参与碳水化合物,磷脂代谢及离子平衡等生理活动,对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繁殖、分化、芽的形成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肌醇对花叶良姜芽健康生长的促进可能起着有效的作用。   3.2 细胞分裂素对丛生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表3可知,丛生芽诱导率处理2高达91.7%,处理4和6均为86.67%,三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它们与处理5、1和3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丛生芽诱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