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冻蛋白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冻蛋白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应用

抗冻蛋白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应用   摘要:抗冻蛋白是具有热滞活性,能改变冰晶的形态和抑制冰重结晶的一类蛋白质。本文介绍了各种抗冻蛋白的结构、功能、活性及作用机制,并对其在冷冻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抗冻蛋白;食品;应用   中图分类号:Q511;TS972.2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11―0089―04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是一类能抑制冰晶生长的特殊蛋白质,它能够非依数性地降低水溶液的冰点,但对熔点的影响甚微,从而导致水溶液的熔点和冰点之间出现差值,这种差值称为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因而AFPs亦称为热滞蛋白(Thermal Hys―teresis Prioteins,THPs),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热滞效应、冰晶形态效应、重结晶抑制(Recrystalliza-tion Inhibition,RI)效应。 1969年,DeVeries在南极海峡的一种鱼(Nototheneniid)的血液中首先发现了具有这种性质的蛋白。其后几十年里研究对象遍及极区鱼类、昆虫到植物材料及细菌、真菌等。鱼类抗冻蛋白的研究较为深入;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也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植物抗冻蛋白的发现较晚。抗冻蛋白通过吸附到冰晶表面,由于开尔文效应使冰晶的生长处于热力学上不利的状态,从而抑制冰晶的生长,保护避免结冰或者对结冰敏感的生命有机体免受结冰引起的伤害。由于抗冻蛋白具有阻止冰晶生长而不破坏细胞的特点,因而,有望在食品原料的冷处理、冷冻食品的保鲜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1 抗冻蛋白的分类及结构分析      按抗冻蛋白的来源分,主要有鱼类抗冻蛋白、植物抗冻蛋白、昆虫抗冻蛋白以及其他来源的抗冻蛋白。      1.1 鱼类抗冻蛋白   迄今为止在鱼类中共发现了5种抗冻蛋白,分别是抗冻糖蛋白(AFGPs)、I型抗冻蛋白(AFPI)、Ⅱ型抗冻蛋白(AFPⅡ)、Ⅲ型抗冻蛋白(AFPⅢ)和Ⅳ型抗冻蛋白(AFPⅣ)。AFGPs于1969年首先由DeVeries在鱼(Trematomus boro―hgrevinki)的血液中发现,肽链是由Ala―Ala―Thr三肽单位重复组成,分子量从2.7-32ku,活性随分子量的增加及重复数的增多而提高。AFP I由Duman和DeVries于1974年在北大西洋沿海的美洲拟鲽(Pseudopleuronectes americanus)(俗称冬鲽)的血清中发现,分子量为3.3―4.5ku,其二级结构全为α-螺旋。AFPⅡ仅发现于少数几种鱼类(如海渡鸦、胡爪鱼和鲱鱼等)的血清中,其重要特征在于富含半胱氨酸(海渡鸦中8.3%、大西洋鲱中9.3%)。在大洋条鳕(Macrozoacreesamericnus)中发现的AFPⅢ既不富含丙氨酸,也没有半胱氨酸,分子量约6ku。用NMR和x一射线衍射技术分析表明:其二级结构主要由9个β一折叠组成,其中8个β-折叠组成三明治夹心结构,另一个β-折叠则游离在其外。AFPⅣ是从长角杜文鱼(Longhomsculpin,Myoxocephalusoctodecimspinosis)血清中分离到的一种新型抗冻蛋白(LS-12),该抗冻蛋白含有10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2.3 ku,并且含有高达17%的Glu。      1.2 昆虫抗冻蛋白   1964年,Ramsay在研究黄粉甲(Tenebriomolitor)幼虫时,发现体液的冰点明显低于熔点;1968年,Gfimstone等证明黄粉甲幼虫能够产生抗冻蛋白。随后,科学家们在多种昆虫体内发现了抗冻蛋白的存在。2004年,Duman等分别检测了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75种昆虫和6种蜘蛛的血淋巴,结果在18种昆虫和3种蜘蛛的血淋巴中检测到抗冻蛋白的存在;Kristiansen等在Longhorn beetle(Rhagium inquisitor)血淋巴中发现6种抗冻蛋白,这一结果说明抗冻蛋白在昆虫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Gramham等发现黄粉甲的AFP活性是鱼类的100倍。自此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引起世界各国专家的普遍关注。   目前,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对象以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和赤翅甲(Dendroides canadensis)三种昆虫为代表,它们体内都包含多种结构相似、长度相同或不相同的抗冻蛋白同系物。   黄粉甲抗冻蛋白是具有右手平行β-螺旋结构的小分子蛋白,通过多个二硫键交连,螺旋结构内包含串联重复的由12个氨基酸残基(TCTX-SXXCXXA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