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书稿mz4obdpk
PAGE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在不断地探索中成熟起来,为避免出现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从理论到理论的局面,《 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讲》教材以讲座的方式,穿插名人典故、名人名言以及各种生动的案例等对大学生在即将到来的学习和求职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全程指导。
全书共分二十讲,内容涉及到
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讲
天生我材
(代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幼草初压于大石之下,而绿被千里,以饲牛马;竹根始埋于深土之中,而节高数丈,可制器物。“太守夜,鸡司晨”,世间万物皆应运而生,各得其所,各为其用。
一如李太白诗中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材立于天地之中,必有其用度。“材”,木梃也,挺拔端正而能使用的树木。从人的角度,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具备了充分的学识能力,则成了“才”,既“成才”,何忧无所用?
天生我是“材”而不是“才”。“才”非先天所生,而靠后天的努力。入学之初,我们是“材”,学成之后,理当是“才”。上了大学,进入“成才”的新阶段,而较之于社会的需求,似乎还仍然是“材”——怎么办?在大学里,当以什么样的心智、什么样的作为,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怎样才不负父母之嘱、乡党之望,不负国之所托,也不负人生的大好光阴?
天生我材“必有用”,而非“自有用”。一个“必”字,暗含多少奋发,多少期待!“三更灯火”、“闻鸡起舞”自不待言,甚至还需“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如王国维先生所说,要必经“独上高楼”、“衣带渐宽”两个阶段,才能寻获到那“蓦然回首”的欣悦之境。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需要多少实力与机遇的相辅相承,岂是自然而然?
由“材”成“才”,有如树木的生长:既要扎根实土,深入地里,汲取养分,方可枝繁叶茂,花妍果硕;也要因地制宜,应山形水势,适周遭情况,与其它生物共生共荣;还要争阳光雨露,经风云雷电,受洪水泥沙,避刀砍斧斫,让自己安然长成。寒来暑往,沧桑变更,合抱之木方成。
“材”之为“才”,需要时间来凝炼,不是促然而成。速生之材,疏而轻;缓成之木,密而实。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采天地之灵气,与自身内化一体,把因时光而得的增长,永远地化为年轮。
“材”既成“才”,何愁无“用”?幸运者,或受三顾之礼;求其次,未尝不可如毛遂之勇?锥置囊中,必将脱颖。
在兹念兹。大学之山滋养学子,不但育“才”,且望“济济”而蔚然成林。
天生我材,栋梁存焉。
编 者
2009年10月于重庆
第1讲:孩儿立志出乡关
——初入大学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1909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要毛泽东去做生意,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在发黄的记账薄上,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家西乡隆盛(1827—1877)的诗句“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为型,简单修改,临别赠父,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即这首《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或许,这仅仅是毛泽东在不愿遵从父亲意愿、坚持出外求学的临别之际,给父亲的一种承诺,一种青年理想。但是,正是以这种“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理想为起点,才有了毛泽东1911年加入湖南起义新军,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结束党内左倾路线、成功扭转革命形势,1937年写下《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名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直至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初入大学的同学们,当我们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背上行囊“走出乡关”之际,我们是否也在心中种下了“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的理想种子呢?
从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开始,父母就对我们有了殷殷期许,他们希望我们健康的成长;进入小学,他们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入中学,他们希望我们学习拔尖,能够顺利地进入大学。当我们经历十几载寒窗苦读,在炎炎夏日的苦盼中终于等来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似乎一切的期许终于实现,于是,在亲朋的祝贺之中、在同学的欢歌之中扔掉所有的书籍,从此卸下沉重的枷锁,可以开始不再背负期许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甚至可以不再顾忌地寻找“同桌的你”。
大学生活真的如我们想象这般,红彤彤的录取通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