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王昭君变文
略论《王昭君变文》
第17卷第3期
2008年5月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一一!一gl1gVocationalamp;Technica1I.nst——i,..t.—u—te
咯论《王昭君变文》
镇聪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0047)
Vo1.17No.3
May.2008
摘要:在中国,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随着时代变迁,昭君已经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
象.历朝历代的昭君文学作品很多,几乎可以汇集成一部昭君文学史.其中,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对后世影响
较大,在整个昭君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王昭君变文》;主题倾向;故事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67(2008)03—0071~02
在中旧.只要提到出塞和亲.人们就会想起土昭糟
随着时代的变迁.昭君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她已经不
再是她自己.她的身上积淀了许多后人赋予的情感意蕴,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涉及她的文学
作品之多儿乎可以汇集成一部昭君文学史东汉以来.几
乎历朝历代皆有诗人题诗/:ti现.文人以他们自己的眼光
改造和评点着nf{君与此同时.民M埘十Ⅱfj君故事的演绎
也从未断过.《王昭君变义》使我们对唐代民问x寸于昭
君故事的搬演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王昭君变义》编号伯希和:二五五t,分为上下两卷
今存上卷前文残缺.后文叙述昭君出塞后的情况它是唐
代民间艺人以正史野史,文人诗作及民问传说为素材,对
昭君故事进行再加T创造而产生的一部文学作品.当时
以说唱形式在社会L流传.对后世影响较大.在整个昭君
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1主题倾向
昭君事迹最早见于《汉书.元帝本纪》和《汉书.匈奴
传》,《汉书》简单记载了元帝将昭君赐予单于之事.班同只
足将其作为汉与匈奴之间的一次交往来对待.昭君只是一
个政治牺牲品《汉书》是官方记载,注重汉与匈奴之间的
交往:而民问则关注昭君的命运,君之事在汉代已被创
作为歌谣在问广为流传.汉代_占曲中就有《王明君》一
曲.音调甚为哀怨郭茂倩《乐府诗集))q-i引《唐书.乐志》
“《明君》,汉曲也……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lj]425.
西晋石崇的《土明君辞》是现存最早的文人题咏昭君
故事的作品”我本汉家子.将适单庭,辞诀未及终,前
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呜哀郁伤五内,泣泪沾
朱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
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陵辱.埘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
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仔立以屏营昔为匣中
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甘与秋草并.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11426对昭君远嫁赋予深深的矧情.离别汉宫
时涕泣涟涟.到了匈奴后难以适应异邦的义化风俗.深感
屈辱,忧郁哀伤.南朝以降.文人题咏昭君的诗歌愈来愈
多.去国离乡的孤寂.长途跋涉的艰辛,辞父别母的悲伤,
异域风霜的侵凌.思乡怀曰的哀怨引起了十人强烈的共
鸣他们或抒写昭君身住胡地思念故乡的忧伤.或借昭君
之事寄寓自己的思乡之情抑或怀才不遇但不管是缘题
生发感慨还是借题抒写自己的身世与情感.火都是一一种
悲怨的基调.主题倾向上是哀怨的.
《王昭君变文》正是继承了汉魏六朝以米悲怨的主题
倾向.极力渲染悲怨的气氛.展示了昭君HJ塞后的处境与
情感状态——身处异邦思恋故土积思成疾而撒手西归身
埋黄沙.反映了民间对昭君命运的深深同情.同时也隐含
着淡淡的爱国主义主题倾向
从昭君思念的对象来看.南家乡亲人变为故都故冈..
《王昭君变文》对昭君不慕外邦荣华富贵.…思汉的爱
国精神给予了极力赞美昭君既为阏氏.尽享荣华富贵.
加之丈夫疼爱.应该比在汉宫中的处境要好很多.纵使因
不适应外族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而惆怅哀伤.思念的对
象也应该是家乡亲人.从”妾家宫苑住秦川.南望长安路
儿千”“既登高岭.愁思便生.遂指天叹帝乡者简介:镇聪(1984一),女,湖北荆州人,重庆师范入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向:中同古代文学.
72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l7卷
映了爱国主题.身在异邦思念家乡亲人并不稀奇.思念故
都就隐含着爱国情结.而因思念故国而离世就更明显地
显露出了爱国主义倾向
从《王昭君变文》对昭君出塞时代背景的描述看,其
似乎与汉初更为相似.《汉书》,《后汉书》记载昭君和亲之
时皆为汉强胡弱.前者是单于自请为婿.后者是单于来朝.
变文前卷已残缺.从后文”不嫁昭君.紫塞难为运策定”来
推测.昭君出塞可能是因两国交战.汉王朝无法以武力征
服匈奴而不得已采取的和亲措施根据”可惜明妃.奄从风
烛,八百余年,坟今尚在”推测,《王昭君变文》应写于公元
八世纪.正值中晚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
衰,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