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轼七古与李七古之比较.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七古与李七古之比较

PAGE PAGE 10 苏轼“七古”与李白“七古”之比较 唐山市路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岳 青 摘 要 李白和苏轼同为一代文学的宗师,同在“七古”的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们的作品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和苏轼的“七古”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风格都有“放”的特征,但是却有着“真放”与收敛之别。他们的“七古”中经常会出现对酒、月亮、病兽等意象,但是相同的意象在其内涵意旨上又有所不同。相同的人生境遇,却由于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环境而使其“七古”所表达的情感内蕴不同,一个是感性的喷发,一个是理性的思考。二者的联系和差异也是有渊源的,这和他们所接受的思想和时代背景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关键词 李白 苏轼 七言古诗 艺术风格 意象 渊源 李白被称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苏轼也被公认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后人对二人的评价也非常相似:清代刘熙载称苏轼的“豪放之致”“时与太白为近”;[1]当代李泽厚也认为在飘逸的诗风上“苏(轼)近于李(白)”。[2]大多也是针对“七古”而言。说明大家对二者在“七古”中表现出来的相近风格有较统一的认识。就作者来看,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着显著的不同,这种相似和不同都有着深刻的渊源,试撰文辨之。 一、风格比较 (一) 李白和苏轼的“七古”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风格都有“放”的特征,这就是抒发真情至性,展现自我,任笔挥洒,奔放自如。 李白的“七古”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气概轩昂,天才流溢,神韵清绝,体现了他张扬的个性,飘逸的气度,象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卷,以神来之笔,幻影的色彩,奇物的“造型”书写他的人生、理想情怀。李白总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中宣泄的主宰自然的豪情及被世人遗弃的愤懑已超出了对山水的描绘,他张扬时高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悲怆时希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甚至放浪到“天地即衾枕”、“裸体青林中”,情感表现肆意率真,毫不掩饰。李白的“七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感情真挚,气势充沛和神韵独具。《蜀道难》、《将进酒》、《乌夜啼》等不消说气势恢宏,感情炽烈而真挚,还有他的《行路难》三首,莫不言词急切,情感奔放,手法浪漫,旨趣深远,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功业追求和实现政治理想的进取精神,与人生道路中的种种艰难险阻,恶浊势力的深刻而尖锐的矛盾,以及诗人不惧层层阻碍,意欲冲决的坚强信心和不懈努力,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与李白同时代的诗歌选评家殷懿说他:“其为文章,率得纵逸”,所谓“纵逸”是指其感情的抒发了无羁束,充满气势,真挚动人。严羽认为李白诗歌“开门见山”、直露本意。 苏轼也是追求自由,极富性情的人,他的“放”表现在对朋友随意说笑,口无遮拦,对虚伪丑陋则尽情地嘲讽。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七古”作品中,其中以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最为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在许多州郡做过地方官,了解民情,常把耳闻目见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写当时赋税沉重,谷贱伤农,对外岁币的负担也都压在农民身上,他们千辛万苦收获了粮食,也难以对付官府的征敛:“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 而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如晚年所作的《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从唐代的进贡荔枝写到宋代的贡茶献花,对官吏的媚上取宠、宫廷的穷奢极欲予以尖锐的讥刺。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然如此敢怒敢骂,可见他的批判精神是何等执着! 雄奇飘逸是后世公认的李白的特色,也是苏轼大力提倡的风格,李白诗中山水奇险,江河浩荡的波澜壮阔,和苏轼诗中洪波翻腾,江潮怒卷的气势磅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描写细致,层次分明,但又笔势骞腾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