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中国当代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与中国当代教育

农民与中国教育 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一定莫名其妙,农民怎么和教育挂起了钩呢?在我们当代人眼里,农民就是“贫穷”“愚昧”“落后”的代名词,农民让人想起“泥巴”“粪土”“老茧”“皱纹”。而“你就是一个农民“这句话,经常用来贬低那些知识少的人。而教育呢?让人想起菁菁校园、高楼大厦、明窗净几、衣着光鲜的教授、芊芊素手的学子…一个是“高大上、高富帅、白富美、雅丽洋”,一个是“矮穷矬、俗丑土”,鲜花与牛粪,真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不仅当代人如此,两千多年前,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看不起农民,他的弟子樊迟“请学稼“,子曰“小人哉,樊迟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感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嫁?”。意思是只要皇帝和官员都有高尚的道德,懂得“礼义信”,百姓就会尊敬、服从、爱戴,统治者又何必去学种庄稼呢? 而孔子的思想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占据了历代王朝道统的上层建筑,而随之兴起的中国古代教育也就贯彻了孔子的“轻视农民”的思想。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这一思想得到了制度的保证,更加催生了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人生理想,“鲤鱼跳龙门”变成了“书生跳农门”,“教育远离农民、教育远离农村”成为了一种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这种意识左右了中国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一 农民与中国古代教育 农民,务农的人,脸朝黄土背朝天,怎么会有文化呢,可大家翻开历史书就知道,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这些伟大的农民创造的。 请问三皇五帝哪个不是伟大的农民呢?这些伟大的圣贤,发明创造了农业,同时创造了伟大的中华农耕文明。其中伏羲发明了八卦、文字、渔猎、婚姻制度;神农发明了医药、五谷、陶器、集市;黄帝发明了房屋、衣裳、车船、器具、音乐、井田、阵法,尧舜两位圣贤帝王,制定历法、确立节气、治理水患、发展农业。这些圣贤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穿衣、住宿、出行、健康、娱乐的问题,而且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圣贤政治模式。即以“天下为公”思想产生出来的禅让制度,保证了政权的和谐过渡,其中尧舜禅让就是最好的例子。 舜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在历山耕田,在雷泽渔猎,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制做日用品,因为品德高尚,很受人民的爱戴,人民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就聚集成一个大村落。他的事迹传到了尧帝的耳朵里,尧帝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派九个男子作为舜的随从来考察舜的道德,在考察使用满意后,尧帝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舜帝。 由此看出,农民中能产生不仅能产生大智慧的发明家,而且能产生大道德的圣贤和君主。如果中国古代的教育都能按照这个思路去培养人才的话,则中华教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会更加灿烂辉煌。 可惜的是,大禹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夏启,中国由“公天下”走进了“家天下”的历史,这个其实也不要紧,如果教育还是按照三皇五帝的思路不变的话,还是可以的,遗憾的是教育思路也变了,尤其是后来孔子的“轻视农民”教育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后,在中华大地上就不断上演了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的流血事件了,中华历史也变成了一部了以暴易暴、血腥杀戮的历史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每一个朝代,传到末代的时候,这些皇帝无论从德、智、体三方面来讲,没有一样是可以担任君主重任的了,这些皇帝没有老师吗?各种帝师王佐都围绕在他们身边,这些皇帝学习不刻苦吗?大部分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个,他们没当过农民,没当过农民,就不可能出现“德智体”三好学生,这也就是教育的整体思路出了问题。 “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这些皇帝们,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干过农活,怎么有好的体力?没有当过农民,怎么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没有种过田,怎么由天文地理的奥妙去理解圣贤的“道法自然”?没有务农,又怎么知道农民的疾苦?怎么能生出仁爱之心? 从王朝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代皇帝出生草莽,或为农民,或具有农民的素质,如刘邦、朱元璋,能和农民打成一片,因而打下了江山,从第二代开始,就开始接受孔夫子的“轻视农民”的教育,逐渐远离了农民,专业做统治者,只求“形而上”,不理“形而下”,到最后与农民对立,导致农民起义把王朝推翻。 皇帝的教育如此,整个国家的教育都是如此,科举制度培养了大批“鄙视农民”的官僚,培养了大批“不事稼穑、不劳而获”的食利阶层,培养出了大批“德智体”三方面都不合格的危险品。 而名垂青史的英雄和贤臣,则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很多做过农民,我们所熟知的“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湘上农人”左宗棠、而“扎硬寨,打死仗”的曾国藩,则是典型的农民治军。 最能体现农民“德智体”三好的人物当然为毛泽东莫属,毛泽东在17岁之前,在韶山过的就是耕读生活。从六岁起就做起拔草、放牛、拾粪、砍柴的农活,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