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下跪的高尚灵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个下跪的高尚灵魂

28个下跪的高尚灵魂   2003年7月6日,28名走出校门不久的大中专学生,为了救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同学,在福州闹市下跪,他们整整齐齐地一字儿排开,顶着炎炎烈日长跪了两个小时!“下跪事件”在当地乃至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掀起了一股股波涛汹涌的爱的浪潮,也唤起了人们久远的回忆和深深的沉思……   2003年6月20日,在福州大利嘉城一家电器商店上班的施友洪突然接到大学女同学林必玲的电话:“友洪,我可能不行了。”说完,她低声抽泣起来。   林必玲是施友洪福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2000级同班同学。林必玲的家在福清市农村,下有一对龙凤胎的弟妹及一个小弟,全家就靠爸爸种植海带为生,经济条件较差。她1998年考上了福建建材工业学校,2000年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到福州大学电子系。在中专和大学,施友洪和陈富有等几位同学都和必玲同班。同窗数载,他们情同手足,感情深笃。   2002年7月,必玲大学毕业回老家不久,身上就出现血斑,例假来了全是血块,而且流个不止。在省城的协和医院确诊患了白血病,她马上住院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因为筹借来的1万多元已经花光,9月25日她不得不出院。之后必玲病情不断复发,为了给她治病,林家很快债台高筑了。必玲患病后非常想念中专、大学的同学,可又怕大家看到她病恹恹的样子,一再要父母对她的同学保密。2003年6月20日,必玲因为大出血,又一次被送进了福清市医院,病情愈来愈严重。她放心不下自己年幼的弟妹,想在自己死之前请求同学帮她照顾弟妹,就借手机给施友洪打去了这个电话。   听了必玲的情况,施友洪心里顿时一沉,立即打电话转告在一家货运公司上班的同学陈富有。第二天一大早,陈富有和施友洪就赶到福清的医院看望必玲。这时的必玲面色惨白,双目无神,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嘴里还不时渗出血丝来。陈富有和施友洪看了,心如刀绞。   必玲的父亲林香珠看到女儿的同学来了,含着泪说:“医生说必玲只有做骨髓移植手术才能挽救,可那需要30万元巨资,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她可能活不长了……希望你们能在精神上多多帮助必玲。”陈富有和施友洪当即安慰林父:“你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必玲筹集手术费,绝不让她离开我们!”   陈富有、施友洪看望必玲这天,必玲要输8个单元的血浆,因为没钱只输了6个单元,他们想帮她添上两个单元的买血钱,可两人身上的钱买了水果和来的车票,就只够回福州的路费了。两个男子汉陷入苦苦的思索中:他们刚刚参加工作,收入微薄,没有什么积蓄,靠他们两人是无法帮助必玲的。要拯救必玲,必须调动所有同学的力量!回到福州后,陈富有、施友洪立即将必玲的病情告诉在福州的所有同学。因为还有十几个同学在外省工作,他们又将必玲生病的情况贴在中国同学网的班级同学录上。   在他们的发动下,天南地北的同学们很快便有了反馈。在深圳的卢金娣同学发来帖子询问必玲的病情,远在山西太原的林祥辉同学打来电话,为给必玲捐款出谋献策,他还说如果有需要他将赶到福州参加活动。同学们有的捐了刚领的工资,有些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捐出了生活费,可大家倾其所有凑到的钱加起来不过2000多元,与必玲的巨额手术费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因为他们从学校毕业不久,有很多人还成天忙碌在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他们能有什么多余的钱呢?   但是,大家没有绝望,由同学情谊演变而成的爱心在每个人胸中激荡。6月22日晚,20多个在福州的同学聚集在班长连亨旺与8个同班同学合租的房子里,商量着帮助必玲的办法。   一个同学提议找本地财力雄厚的单位募捐,可马上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社会上需要捐助的人很多,去找有钱的单位他们不一定肯给钱。”   又有同学建议:“我们上街去募捐,每个星期天都去,一定有所收获。”别的同学却为此担心:“上街募捐一次可以,次数多了人们可能就不捐了。”   还有同学提出找他们的母校、新闻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寻求救助,但大家对这些措施的效果都没底。他们热烈讨论了几个小时,到第二天凌晨2点还没有一个可行方案,只好决定分头去试各种途径了。   第二天,一些同学开始分别去一些富裕单位劝募,可不出他们所料,一个个都吃了“闭门羹”。另一批人到母校募捐,但当时学校里正在忙着考试、放假之类的事情,大家都无暇顾及,叫同学募捐没有可能,学校老师也是爱莫能助。同学们想到了媒体,希望通过报道必玲的遭遇,获得一些爱心人士的捐款。他们找到必玲的家乡报纸《福清时报》,报纸很快刊登了必玲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可该报只在小小的福清市发行,影响不大,读者对此的反应也很平淡。   同学们又找到福州的几家有影响的报纸。几家报社的记者听了必玲的不幸也挺感动,但他们更在乎事件的新闻价值:“这样的事情太多,没什么报道价值。”   他们也去找了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但对方似乎对必玲这样的不幸司空见惯,只是称要打报告研究救助方案,一时没有结果。后来大家还想到社会募捐,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