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为道德失范剖析与反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行为道德失范剖析与反思

教学行为道德失范剖析与反思   【关键词】教学行为;道德失范;剖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5-0023-04   教学本质上是人类之善举。纵观当下中小学的教学行为,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在“追求教学质量”“培养核心素养”等种种口号的掩饰之下,没能引起广大教者的足够认识和自我觉醒,导致教者不仁,学者麻木,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肆无忌惮地凌驾于合理教学之上。针对当下教学行为之道德失范现象,只有深刻剖析其原因,有的放矢地予以纠正,方能更好地让有效教学与合理教学相融,让学习成绩与健康成长并进。 一、教学行为道德失范之表现   1.课程实施之失范。放眼宏观,我国现行的课程主要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标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了国家课程的贯彻标准与具体要求,对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仅仅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虽然当下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卓有成效,但这往往是名校现象,大多数学校仍然停滞于旧的课程体系。虽然课程基地建设有声有色,但只是锋芒初现于部分学校和少数教师,大多数学校和教者只能望而兴叹。聚焦微观,课程歧视、目标单一和知识残缺成为普遍现象。大小科之分,主次科之别,非常明显。即便是国家课程,开设不全、课时不足为常态。艺体课不开或者给“主科”让路,课表的功能指向应付检查和撑门面也不为罕事。教学过程中,考啥教啥,以考定教已在教者心中形成共识。知识的教学和针对性的训练凸显,而意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成为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语境下的?r髦用语。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习题训练机械僵化,三维目标成为一纸空文。过早的文理分科强制性地窄化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人为地造成学生视野和精神狭隘,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遮蔽。   2.教学过程之失范。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和提升学习力,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自主学习和研修时间、思维的发散与创造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多元考评和测量方法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知识掌握和学习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走进当下的课堂,作业决定课余时间、课堂教学程式化、师生关系中的冷暴力等都导致了学生学习主体性丧失,创造力不足的状况。虽然教师都很重视自主学习力的培养,但学习的内容被教师和教材固化,思维的方向被问题和作业聚焦。“做题机器”和“考试工厂”成为学生和学校的代名词。教学程式化给学生的思维预设了轨道,思维的两侧堆起了两面高墙,师生寻求正确答案的单向思维一直向前。思维无法自由飞翔,不知创造力何来?!教师永远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满分试卷永远是教师讲解的样板,课堂上发言者永远是那几个人,课堂交流的内容缺少情感成分,单向提问指导和隐性身份歧视成为制约学生自信的障碍,导致师生情感疏离,学生人格尊严受损,教学德行荡然无存。   3.评价体系之失范。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上海、北京和苏南、苏中地区,不仅课程的选择和实施实现了动态化,学生考评体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课程资源丰富多元,学生选择充分多样,学习时空变换灵活,学生评价多元综合。一卷定终身的现象被摒弃,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录取的关键参照。可是在教育改革步伐缓慢的大多数省份,以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核心要素相当普遍,分数依然顽强地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许多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出现“小科”“副科”之分,甚至高三年级音体美尽失。学生的生活轨迹定位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学生的青春岁月燃烧于作业的题海,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聚焦于考试的分数。教育主管部门的一次次模拟检测排队,高考指标的暗中下达,直瞄高考的教学业务视导等等行为,虽然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发展规律,违反了上级文件精神,牺牲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权利,却依然盛行不止。杭州二中叶翠微校长曾经说过:在新课改语境下,教师要“回到原点”,管理者要“拒绝低俗”,社会要“敬畏校品”。可当下的学校教育现实值得我们深思:学校教育的道德回归和精神追求方向何在?如何落实? 二、教学行为道德失范之原因   1.教育道德观陈旧。有人说:理念决定思路,思路产生措施,措施重在落实。立足教育的视角,理念首先是教育道德。教师居尊位高,固守“天地君亲师”,崇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坚持“教不严,师之惰”,陈旧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儒家教育思想之精华取之不足,“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不能与时俱进。新课改语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空话,师生同成长的理念淡薄。教育活动中教师控制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不足。虽然目的直指高考,但教与学成为两条永无相交的轨道。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学生,尊严与地位被淹没,全人教育、个性关怀永远停滞于口号和理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早就写进了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可是,现实中提前招收“创新班”,考试之后的“快慢班”,让这几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