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学物理课堂学生评价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进中学物理课堂学生评价研究

改进中学物理课堂学生评价研究   2010年10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当地的中学生和物理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中了解到,部分教师主动研究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教育教学理念亟须更新,特别是对守旧落后的传统学生评价观仍“恋恋不舍”,体现在:   第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考试,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本属于学生评价的一种基本方式,运用它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查无可厚非,可是这一手段一旦被我们的物理教师用到极致,便不再是追求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学生厌学情绪凸显,不知不觉地成为“考试机器”。   第二,在学生评价中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言权,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往往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金口”一开,“叛官笔”一点,学生的三六九等就区分出来了,“九等”学生无论如何解释、申辩和哀求多半没有用,偶尔有胆大的“九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多半会板起脸来,就算不去大声呵斥学生,心里也会暗暗恼火:“这人怎么这么不谦虚啊?还把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啊,给这个分数算是看得起你了!”   第三,教师评价学生缺乏艺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失时,教师的评价过于粗暴、严厉,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损害。“哎呀!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这样的吗?而且你连单位也没写!”“真是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路啊,你看你都连接成什么样子了!”“连电压表的示数都不会读,你说要老师怎么教才行?”类似这样的话,在物理课堂中常有耳闻,教师说得是很解气,可是学生听了一定感到非常丧气,自信心大受打击。   以上评价误区都会直接造成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给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应该说,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升学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事实。那么,教师能否心安理得地把责任归咎于这个客观现实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进步和成长的促进者,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心里感觉都很敏锐,他们非常善于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心中的是与非,好与恶,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道德取向。   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客观、全面、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多运用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再平庸、再调皮捣蛋、再逆反的学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下,内心也会涌动起追求进步的激情,就像干涸得几近枯萎的花朵,在激励的阳光和雨露下一定会变得更有生命活力。作为教师,不应该总是对学生提出批评,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想方设法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沙里淘金,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指责和怒骂肯定不会使学生变得更好,但教师真诚的赞美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如果学生犯了较大的错误,必须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评价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先扬后抑。特别是学生情绪过于激动的时候,抵触情绪往往较强,此时直接批评和评价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单独进行教育,尽量不要公开点名批评或对学生作出评价。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笔者用塑料薄膜把一台旧手机密封好,放入水中进行演示。拨通后,水中的实验手机传出悦耳的铃声,全班学生觉得很新奇。这时,一位平时很捣蛋的男生冲上讲台,嚷道:“让我试试看!”然后迅速用力撕破了密封手机的塑料薄膜。笔者还来不及制止,手机就进水损坏了。其他同学非常气愤,齐声喊道:“你把老师的手机弄坏了,要赔钱!”这位男生这才意识到祸闯大了,脸色发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笔者当时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然后请他家长来。但转念一想,这位学生平时受到的批评不少了,家长也来过多次,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再批评他估计也没用。于是我压住火气,婉转地说:“同学,你对声音的传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主动大胆地上讲台做实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如果在做实验前你能听听老师的指点,也许我们就不会损失一个手机了,你觉得呢?”这位学生听到笔者没有责骂他,也没有要他赔手机,反而表扬他大胆实验、勇于探索,感到非常意外。他长吁了一口气,然后向我道歉。但其他同学依然愤愤不平,坚持要他赔手机。我微笑着说:“同学们,谢谢大家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