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白赠内诗艺术手法
浅析李白赠内诗艺术手法
摘 要:赠内诗是指寄赠妻子的诗歌作品,而李白的作品在其中独树一帜。其赠内诗的语言风格清丽自然,在艺术风格上总体体现为清丽自然,同时具有朴素纯真,真挚感人的情感特征。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其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李白赠内诗的艺术手法出发,以期探究其如何运用丰富的抒情方式与意蕴缠绵的意象来表达婚姻爱情中的情感变化。
关键词:李白;诗歌;艺术手法;抒情方式;意象
李白是唐代大量写作赠内诗的第一人,诗中主要描述了他婚后夫妻之间的各种情感。而李白更具开创性的是直接写明“寄内”或“赠内”的制题模式,更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赠内诗不同于一般的爱情诗,其主人公有明确的指向,即诗人及其妻子,诚如王辉斌先生所言:“充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身爱情意识的高度觉醒,同时也是唐代诗人将传统的‘诗言志’变为‘诗言情’的历史显证。”在自身爱情意识的高度觉醒中,通过独具特色的抒情手法,李白在这种特殊的诗歌题材中表达了其婚姻爱情中的情感变化。
一、丰富的抒情方式
李白的赠内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抒情方式。
第一类是以妻子的口吻来写自己的情感。在中国历代诗歌中,诗人转移身份,以女子口吻抒自己之情的情况并不少见,正如钱钟书所言:“设身处地,借口代言,诗歌常例。貌若现身说法,实是化身宾白,篇中之我,非必诗人自道。”如《寄远》组诗之七中言:“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百里望花光,往来成白道。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诗的开头便已点出作为妻子的“我”与丈夫别离两地,“妾”在安陆,而丈夫则在汉江之地,依据安旗先生所编年谱,此诗当写于李白自安陆往他处远游的路途之中,而寄赠的对象则是许氏。李白以妻代言之,以秋草喻思情,茫茫黄草间夕阳华光也如愁绪难解。再看《自代内赠》一诗,其中写“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别来门前草,春尽秋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诗文以“宝刀裁流水”来比喻“妾意”,思情缠绵,没有断绝的时候,接着两句一语之中含蕴丰富,既是写丈夫离别的时间之长,是“春尽秋转碧”,又是在写自己与丈夫相别后,思念之心愈盛,恰如门前阶草,扫去还生。后又化用萧子显《燕歌行》诗意,“桐生井底叶相交,今看无端双燕离”,而丈夫却如明月皎皎一别无讯,空等无奈中自己却不知不觉已经因相思而憔悴,甚至到了照镜而不能自识的地步。这份情感写得如泣如诉,婉转流便,令人动容。对于这样的写法,日本学者笕久美子曾在《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内诗》一文中写道:“……并不是李白思念妻子焦渴难忍,而是妻子如何思念他甚至泪洒双襟。可以说,李白是一位将妻子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理,并将其美化升华的诗人。”
第二类是托物言情。这一类中又可以将之细分为触物起情与以物寓情两种。前者的书写方式近似于《诗经》中的“起兴手法”,宋代学者李仲蒙在解释赋比兴时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从这一角度而言,参考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丛稿》一书中的观点,或可将“兴”解释为感发兴起,即是由于某一事物的某一点进而触发一种人本身的表达情感冲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在李白的赠内诗中并不少见。如《寄远》组诗之九中写道,“卷?心独苦,抽却死还生。”《尔雅》中有载,“卷?草,拔心不死。”诗人在此处横来一句,以卷?之心作离情,其苦如是,其不灭亦如是。而后者的书写方式则更为含蓄,并不直言胸臆,相反采用另一事物来言情。如《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一诗中以胡燕为喻,全诗开头以“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起,点明了写诗的时间即暮秋时分,又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于落叶秋意中感伤于自己路遥人在外而不能归家的别思。其后则写“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燕子双双,飞去又回,依依不舍的情态跃然纸上,恰如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严评本中载明人批语,“以胡燕为喻,语浅而含意深,最古澹有味。”
第三类则是直抒胸臆的写法。大体上来看,李白早年写给许氏夫人的诗歌多直接描写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之意和离别之情,以及对往日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而到了之后的宗氏夫人,由于李白本身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安史之乱与加入永王幕下后又流放夜郎的事件,因此更多地抒写了夫妻二人虽不在一地,却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真挚情意。
二、意蕴缠绵的意象
叶嘉莹先生曾道:“在中国诗歌中,写景的诗歌固然以‘如在目前’的描写为好,而抒情述志的抒情诗则更贵在能将其抽象的情意概念化为可具感的意象。”因此,意象的运用可以说也是诗人写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的彰显,诗人通过运用意象来以客观之物表达自我的主观情感。纵观李白的赠内诗,为了能够表达思人怀乡之感,一些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