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归田录中小品文文本特色及语言艺术
浅析归田录中小品文文本特色及语言艺术
摘 要:《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所作的笔记文集,因志士广博、记实周详多为后人借以窥探北宋之朝政建制、文士风貌及市井民生,多被视作有价值的史料进行考据。然而在欧公随意散落的笔记中亦有不少文心独具、逸趣横生的篇章颇具小品文审美价值,或摩人写物、或记事抒怀,均能寓讽谏于幽默、书世态以宽和,辞达而理举。该文集中的小品文简练而隽永、近取诸身而富于文士之深情,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归田录》;小品文;欧阳修
1 小品的缘起和《归田录》作为小品文的文学价值
目前所知最早的“小品”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佛学用语,乃相对于“大品”而言。《世说新语?文学》第34篇:“殷中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支道林是东晋名僧,他在《大小对比要钞序第五》一文中曾推缘小品的出现:“盖闻出小品者,道士也。尝游外域,岁数悠襄,未见典载,而不详其姓名矣。尝闻先学共传云,佛去世后,从大品之中抄出小品。世传其人,唯目之以淳德,验之以事应,明其质道而已,亦莫测其由也。”可见小品初为自大品抄其精略所得而广泛流传,以为玄略之旨,用以言教。然而小品虽源出于大品,但小品本身的出现就在功用价值和文本特征方面与大品相异:“是故出小品者,参引王统,简领群目,筌域事数,标判由宗,以为小品,而辞喻清约。然其往往明宗而标其会,时宏统有所,于理无损,自非至精,孰其名矣。”由此观之,小品在最初作为新式佛经抄本时,就以微言大义、简练清约的特色与大品的宏富深奥、长篇大幅互为补充。二者同宗,然并非单纯的从属、包含关系,只不过后世学佛之人多只抓住二者形制上的区别,“文约谓之小,文殷谓之大”罢了。
小品作为一种具有文学意义的文体被重视是在明代中后期,但事实上在明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小品文仍以其他文体形式大量存在,如散文、笔记、祭文、碑帖等等。万历三十九年,王纳谏搜集苏轼篇幅简短、清新隽永的小品文并编选《苏长公小品》之后,便
出现了许多以“小品”命名的作品集。小品文之于其他文体,亦如“小品”之于“大品”
牵涉到对小品文的界定、定义和类分,以及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关系,而对此古今各家也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对小品文的界定不可拘泥于风格体式、关照视角或是内容的抒情和议论,凡是篇幅短小而有千里之势、以小见大并婉而多趣、率尔而书又辞达情真,以此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学作品都可称作小品文,正所谓:“贯通于有得之后,专精于既博之余,洗髓伐毛,陈言务去。”从而显现“能遗糟粕而存精液”、“能由驯顺而臻平淡”的深厚德行和文学功底。
《归田录》笔记共计166则,全书不过一万五千余字。欧阳修在前序中写道:“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可见文忠公以写作随笔和日记的心态书写和编纂这部文集。虽笔记素材近取诸身,然因其位居高位,又具有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采与品格,因此所录之事兼具文趣与理义,又能以小见大,读来回味无穷。《归田录》中的一些篇章虽不及欧阳修《石曼卿祭文》《送田画秀才序》等小品文著名,但由于它独特的笔记形式,使文章言之有物且趣味丰富多样,更加短小灵活、简练生动,实在是值得品鉴的小品文。
《归田录》笔记共计166则,全书不过一万五千余字。欧阳修在前序中写道:“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可见文忠公以写作随笔和日记的心态书写和编纂这部文集。虽笔记素材近取诸身,然因其位居高位,又具有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采与品格,因此所录之事兼具文趣与理义,又能以小见大,读来回味无穷。《归田录》中的一些篇章虽不及欧阳修《石曼卿祭文》《送田画秀才序》等小品文著名,但由于它独特的笔记形式,使文章言之有物且趣味丰富多样,更加短小灵活、简练生动,实在是值得品鉴的小品文。
2 《归田录》小品文的文本特色
(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经学家的文论》中提到:“自《史通》以简要为主,欧阳修、尹洙等复扬其波,于是古文家论文,遂多偏于尚简。”而《归田录》中也不乏与欧阳修尚简理念相符的小品文,篇幅短小、叙述灵活而随意,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杨大年每欲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弈棋,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以小方纸喜书,挥翰如飞,文不加点,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录,门人疲于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真一代之文豪也。
杨亿乃北宋西昆体诗歌的代表人物,自幼文思聪颖,才气过人,十一岁便以其诗赋闻名于宋太宗并被授秘书省正字。欧阳修直接从杨大年作文的场景开始描述,以宾客盈屋、相聚饮酒、下棋、投壶的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上烘托出文人聚会的热闹氛围,而杨亿则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