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万里诗歌中对仗句变化初探
杨万里诗歌中对仗句变化初探
摘要:杨万里的诗歌以“活法”著称,这“活法”不仅表现于意象营构方面的新奇活快,妙趣横生,同时还表现于章法句法等方面的曲折多变,灵动活泼。本文对其对仗句的灵活变化试加探析,以期从一个侧面阐释其“活法”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杨万里 诗歌 对仗 变化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43-04
杨万里,字诚斋,是南宋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情感真挚,意象灵动,层次曲折,语言活泼,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姜特立就赞叹过:“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陆游也在诗中由衷地表示过:“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诚斋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诗中的“活法”。南宋诗人刘克庄曾赞叹道:“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圜美如弹丸者”。其“活法”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周汝昌先生曾作过这样的阐释:“诚斋诗的活法,除了包括着新、奇、活、快、风趣、幽默几层意义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2]这番评说是深中肯綮的。诚斋诗不仅在意象营构等方面新奇活快,妙趣横生,而且在诗歌的章法,句法等方面也同样是曲折多姿,变化无穷。前贤于此论述甚夥,本文仅对其诗中对仗句的巧妙运用试作探析,以期从一个侧面阐释其“活法”的妙趣。
对仗是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在古典诗歌中它运用甚广。“偶句之妙在于凝重”。诗中对仗如果运用得当,能使诗句显得凝练、整饬、匀称、典雅。因此好的对句往往成为诗中的华彩乐章,能有效的增强诗的艺术魅力。但如果运用不当,一味追求“规规然于媲青比白”,则容易流于板滞、堆砌。王力先生曾指出:“关于对偶,我们不要光看见古人求同的方面,还要看见古人求异的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4]此论极为精辟。品读杨万里诗中的对仗句,就能充分感受到诗人同中求异、寓变于整的艺术匠心,这也是其诗歌创作中“活法”的一种体现。
诚斋诗爱用对仗,他的律诗,尤其是五律常常通篇以对仗句构成。如《立春前一夕》:
春忽明朝是,冬将半夜非。
年华只不住,客子未能归。
微霰疏还密,寒檐滴又稀。
?有胝胬丝?,呵笔更成挥。
又如《过皂口》:
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
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
犹须一樽绿,并遣百忧宽。
其他还有《夜读诗卷》、《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次吕英主薄叔晴望韵》等篇都是全篇四联对仗的,这在古代诗人中是不多见的。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对仗句运用的灵活多变。这种“变”不仅表现于对仗的语义内容方面,还表现于对仗的语言形式方面。也不仅表现于对仗的上下句之间,还表现于对仗的两联之间。下面试分别加以讨论。
1.一联之间的变化
1.1 内容方面。
1.1.1 时空之变。
即对仗联中一句写时间,另一句则写空间,以体现表达内容的变化。如:
①蜀江雪水来三峡,吴苑风烟访六朝。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
②照却八方还剩在,看来千古许清新。
《中秋雨过月出》
③风船逆水四十里,雪屋吹灯三二更。
《送客夜归呈萧岳英县丞》
④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寄陆务观》
以上各例中的“三峡”、“八方”、“千里”、“四十里”等语词均表空间概念,而“千古”、“六朝”、“六回”、“三二更”等语词均表时间概念。两个维度相互映衬,以拓展诗句的语义表达空间。
1.1.2 动静之变。
即对仗联中一句写动,另一句则写静。
如:
① 山光倒映水,水影上摇山。
《题十里塘夜景》
② 十里沙河人最闹,三千世界月方中。
《和陈蹇叔郎中已己上元晴和》
③ 仗外诸?o献松雪,霜前一雁度宫云。
《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
④ 晴江明处动,远树看来齐。
《和仲良春晚即事》
⑤ 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
《四月四日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以上各例中都是一句描写动态,如“水影摇山”、“雁度宫云”、“晴江波动”等,而另一句则着力渲染出静的境界,如“山光映水”,“天静无风”,“诸?o负雪”等。上下句一动一静,相映而成趣。
1.1.3 视听之变。
人接触外界有五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其中最主要的视觉与听觉。在诚斋诗中往往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构成对仗。如:
①竟夕松风听到晓,半明灯火看来昏。
《十二月二十七日立春夜不寐》
②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
《过扬子江》
③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