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贺诗歌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贺诗歌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

浅析李贺诗歌审美特色及生命意识   摘要:李贺,中唐时期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诗人,后世以“诗鬼”称之。独特的身世和经历造就了他非凡的诗歌艺术风格。幽冷溪刻的意象,诗歌审美边界的扩大,加上诗歌意象和内涵的主观化、感性化倾向,致使李贺的诗歌历来无法成为诗坛正统,其地位也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沉浮。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不断吸引着后人去欣赏、研究。   关键词:李贺;意象;审美特点;生命意识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1-137-03      李贺,字长吉,生于唐贞元六年(790年),卒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年仅二十七岁,是中唐诗坛中一朵最为璀璨而又过早凋谢的奇葩。他生命短暂,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但他的诗作却千年以还,代代相传,至今追慕者亦不乏其人。   李贺一生共苦心创作诗歌二百四十余首,意象虚幻怪诞,色彩幽冷凄艳,气氛神奇鬼怪,令人迷醉、向往。杜牧评价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w殿,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眵≈溃?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1](杜牧序,439)这些呕心沥血的不朽诗作,奠定了李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从创作个性、写作技艺,还是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都是极其出色的诗人。   一、李贺诗歌中的幽冷意象   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宋人严羽诩李贺诗为“鬼仙之词”,[2](187)明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3](卷5《李贺诗解序》,245)在李贺诗中,由“鬼”“泣”“死”“血”等幽冷之字组成的意象非常之多。仅以此四字为例,“鬼”字组成的代表性的意象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1](卷1《春坊正字剑子歌》,442)中的“鬼母”;“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1](卷2《南山田中行》,451)中的“鬼灯”;“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1](卷2《感讽五首之三》,455)中的“鬼雨”等。也有直接以“鬼”作为诗歌意象的,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1](卷1《秋来》,444)中的唱诗之“鬼”等。“泣”作为动词,有“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1](卷1《梦天》,442)中的“老兔寒蝉之泣”;有“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1](卷2《马诗二十三首之十》,449)里的“神骓之泣”;有“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1](卷2《南山田中行》,451)“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1](卷3《昌谷诗》,463)等多首诗中用到的“露水之泣”等。“血”字的意象有“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1](卷2《老夫采玉歌》,451)中的“杜鹃口吐之血”,“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1](《昌谷外集?白虎行》,476)里的“荆轲之血”等等。“死”字组成的意象有“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1](卷1《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445)中的“芙蓉之死”;“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1](卷1《浩歌》,444)中的“彭巫之死”;“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1](卷1《帝子歌》,445)里的“菖蒲之死”;“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1](卷2《老夫采玉歌》,451)中的“玉工之死”等等。   这些阴冷的意象,使诗歌通篇充斥着死亡气息,凄厉孤愤、幽怆诡异。“鬼”的意象把诗境拉离人间,诗中之物,似乎都满怀着难言的悲怆而哭泣。惊艳的血色,将幽冷晦暗的诗境升华,诗人最终看到了各种生物的死,或许也透过这些物的死,看到了自己如残灯般的生命。这正是李贺所苦心营造的独特诗境,也是其诗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   二、李贺诗中独特的审美特色   李贺身世凄惨,从小体弱多病,仕途不得志,再加上韩、孟诗派审美取向的影响,造就了李贺对美的独特追求。正因为对美的独特追求,李贺才能将阴森诡异意象,幻化成别具一格的美。这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特色,在现代看来,是超越当时整个时代的审美局限的。   首先,李贺诗歌体现出了审美边界的扩大,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的扩展上。魏晋以来的诗歌吟咏,意象的广度是很有限的,日月、风雨、山水、草木鱼虫、宫殿、仙踪、美人、工艺品等能给人以直接美感的意象构成了诗歌意象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反,那些不具备直接美感的事物在诗歌中很少表现。李贺诗中的“老兔”“衰灯”“秋坟”等诡异幽冷的意象的使用,拓宽了诗歌的意象,将原本不具备直接美感的事物,经过诗意处理,赋予独特的美感。   例如对死亡的描写。人都是对死亡心存恐惧的,古人论及死生,常将死亡作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