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辰冬论红楼梦艺术价值
李辰冬论红楼梦艺术价值
【摘 要】李辰冬先生作为中国现当代卓有成就的古代文学专家,红学研究硕果累累,收获颇丰。但除却其红学专著《红楼梦研究》外,其他著作并未在大陆出版过。笔者认为,李辰冬专注于从作者的眼光去评论、认识作品的研究方法对于现当代红学研究来说仍具有学术生命力。本文将全面介绍分析李辰冬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的评论,并从人物描写、小说结构、写作风格、情感表现四个方面来看李辰冬对曹雪芹创作形式的剖析。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李辰冬;《红楼梦研究》;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47-02
李辰冬(1907-1983),河南省济源县人,1928年于燕京大学毕业,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曾执教于燕京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中央政治学校、西北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等校。李辰冬对于《红楼梦》的感情是特殊的,在巴黎留学期间,他把《红楼梦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他说:“我想把《红楼梦》介绍给西洋人,意思是说,我们也有与你们同样伟大的作品。”①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之后,他的著作除《红楼梦研究》以外,都没有在中国大陆出版过,但他的小说研究历年多次再版,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本文中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李辰冬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评论。
一、《红楼梦》人物描写
《红楼梦》的描写很多运用的是移情手法,曹雪芹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无生命的客观事物中,使这些事物具有温度和品格,使人接近、亲热。李辰冬认为,《红楼梦》一草一木,一花一柳,皆有情;同时,他认为《红楼梦》书中人皆会移情,曹雪芹将自己移情的手法传授于宝玉,宝钗,黛玉,湘云,探春等人身上,他只是客观地述说着探春房中的陈设,你便能看到这一定是探春的房间: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房子并不曾断隔,当地放着一张梨花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着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磐,旁边挂着小槌。”
这样大气爽朗,不是探春的房间还能是谁?又如宝钗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朴素娴静,她的房间又是这样的:
“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空瓶,中供着树枝菊花,并两部书,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轻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一色“只”“无”“而已”显得朴素但不清寡,沉静但也端庄,这不是宝钗又是谁?除因人物性格迥异而移情的陈设外,曹雪芹还将人物的不同体态架构在性格上,李辰冬说,“黛玉多愁善感,且常生病,故弱不胜衣;宝钗温柔忠厚,故体格丰满。反之,从一个人的外貌,也可知道一个人的内心。雨村生的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虽衣服褴褛,甄士隐的丫环也预知他是‘必非久困之人’。”只因曹雪芹描写人物的目的,是客观无辜的,他只是平心静气一一描写着各式各样的性格而已,只有善于移情的人,才可以做到以灵魂贯穿书本,所以往往一段话,一句话,有时几个字,都可以表现出活生生的人物来。
李辰冬说:“一切艺术,愈能使读者忘记其人造性,则其作品愈成熟。”他所认为的曹雪芹的“成熟”,也就是曹雪芹的移情。《红楼梦》之所以是不朽之作,因为它不局限于事物的本身,而通过移情,看到了事物的灵魂。“鉴别一位艺术家的高下,只有以移情作用的强弱为标准,换言之,就是他所表现的愈是灵魂多而事实少,则其移情作用也最强,孤儿艺术家的地位也愈高。”②
二、《红楼梦》的结构
人物景物的灵魂有了,将之串联起来的大背景,就是故事的结构了。《红楼梦》的结构在李辰冬看来,漫篇伏笔,却无甚规章,错综复杂,有时高潮陡然而至,有时原委娓娓道来,像极了茫茫大海:“前后左右,波涛澎湃,前起后拥,大浪伏小浪,小浪变大浪,也不知起于何地,止于何时,不禁起茫茫沧海无边无际之叹!”③这不正是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感觉吗?李辰冬将曹雪芹置于莎士比亚旁,认为在行文结构上他们有一样的特色。他引泰纳评价莎士比亚风格的语句:
“没一点准备,没一点安排,没一点用意,为的让人家了解。好像一匹最凶猛、最肥硕的马,它只是跳,并不知怎么跑。两个字的间隔,它已经跳了很远,转瞬之间,又是另一世界,读者简直找不到他的结构的过程。”
曹雪芹的手法不也是如此?《红楼梦》这篇汪洋,一浪接一浪,没有间歇可停,没有踪迹可寻;读完一回,意犹未尽,然不知何时,新的一浪又起。就说宝玉挨打这回,宝玉被宝钗讥笑,心中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