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齐鲁文化教育中尚武崇礼思想形成
浅析齐鲁文化教育中尚武崇礼思想形成
摘要: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从历史文化的视角,分别梳理了齐文化、鲁文化的文化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齐鲁文化尚武崇礼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旨在挖掘发现齐鲁文化的思想教育优势和魅力,促进齐鲁教育思想的文化自觉,实现齐鲁文化教育事业的腾飞。
关键词:齐鲁文化;教育;尚武;崇礼
中图分类号:G1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183-02
“齐鲁文化”是一个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独立文化体系,就其地域范围来讲,以今山东地区为主,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齐、鲁领地。其中,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并发展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而鲁国则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一般来讲,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1],两种文化又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尚武崇礼”的文化教育性格。
1.齐文化中的教育下的“尚武”精神
“齐文化”是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之后,在继承东夷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它以博采众长、融会创新为特征,以实用主义为本质,以富国强兵、召令天下宗旨,与其他区域性文化相比较有着自己明显的“尚武”特征。
首先,齐文化的尚武特性是由其地理环境引起的。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在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中起着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对人类文化必将打下深深的烙印,进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齐国是一个典型的沿海国家,地理状况复杂,海岸线长,平原少,多盐碱地和山丘(《汉书》)。这样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单纯靠发展农业生产难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所以齐人因地制宜采取了诸如捕渔、煮盐、采矿等多种多样的谋生手段,而这些多样化的生产实践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齐国的文化性格。故此,齐国就具有了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海洋文化个性[2]。其次,从齐地土著居民东夷人发明弓箭的史实中,可知齐地先民具有善射、善猎、好战的尚武传统和粗犷强悍、英武刚毅的文化性格,齐人继承了其先民的这种尚武精神,上至国君下到百姓蔚然成风。第三,当时国家选臣用士皆以武功为标准,即便是士卒也要必须达到“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的武技水平(《管子?七法》)。这种自上而下的尚武之风对后世齐人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史记》),成就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从而从一般的“尊贤尚功”走向了“霸主文化”。
总之,在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国家政治意识的共同作用下,齐文化最终形成了“劲勇而沉静,朴纯而少文”[3]尚武风格,并将这种风格潜移默化到了齐国的教育思想之中。
2.鲁文化教育下的“崇礼”思想
鲁文化起源于西周初年,受封于鲁国的周公旦乃是周武王的兄弟,在那个非常讲究宗法血缘关系的周代,周公旦立国的文化思想路线不能不是西周的礼制,“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肚周室,辅翼成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淮南子》)。从而也决定了鲁文化的教育走向。
首先,从地理环境来讲,鲁国是个适宜农桑的地域,客观上要求推行周代的礼乐制度。鲁国以汉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为中心,境内有大面积的肥沃良田,是一个极其重视农业的国家。而西周所创立的“尊祖”和“敬宗”的宗法制度也只有在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区域才能得以存在,鲁国在承继周人重农传统的同时,客观上就要求其文化必定是崇尚礼仪的,如此一来,就使鲁国成为了西周礼乐文明的传承者和实施者。
其次,鲁文化中的礼乐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正统性。姬周在灭商和东征前后,就已经以封邦建国的方式将周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在众多诸侯国中,鲁国作为姬周嫡传,不光全盘继承了西周的文化传统,而且还具有优越的地位和享有独特的权力,故此鲁人有一种天生的自豪感和亲切感,在推行周代礼乐制度时,自然也就以正统自居了。
第三,以周礼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周代的礼乐制度内容十分广泛,有所谓的“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之说。虽然繁杂众多,但都是本着孝、忠、信、义等准则推衍而来。春秋晚期孔子将其提升为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构架“儒学”,统摄了以“忠信”、“孝悌”、“礼义”、“智勇”、“廉耻”等为主要范畴的伦理道德规定。在百家争鸣的角逐中,儒家思想最终于汉武帝时期上升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从此传承不辍。
总之,由于鲁文化直接传承于西周文明,且具有中华文明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再加之,圣人孔子在鲁国把西周礼乐文明发展成了儒家思想,而此思想又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流思想,故此,鲁国人在任何思维和行动中都积极主动地到儒家礼乐思想中去寻找根源、支持和依据,这就直接造成了鲁文化“崇礼”的教育特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入职保安培训知识课件.pptx VIP
- Unit5 a cherry, please(课件)译林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pptx
- OEE计算表格(完整工具).xls VIP
- 食品生产企业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docx VIP
-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刘建昌.pdf VIP
- 2025年医学课件-转变围术期麻醉管理理念推进ERAS加速康复外科建设.pptx VIP
- 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地资产管理的思考.doc VIP
- 2024人民防空工程常见技术问题及解答.docx VIP
- 人教版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二单元《水和空气》大单元教学设计.pdf VIP
- T_GDPAWS 33-2024 城镇污水处理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规范.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