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古籍修复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古籍修复是一个手工操作的过程,需要在修复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保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文字和影像记录修复前准备的工作,为后人了解前人的修复技法和修复理念提供途径。本文结合馆藏司礼监刻本《书集传》的修复为例,阐述其修复前的准备内容,论证古籍修复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古籍修复 修复档案 修复方案
1 《书集传》修复缘由
《书集传》又名《书经读本》。宋人蔡沈撰。沈(1176-1230)字仲默,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之子,少师朱熹。年三十摒弃举子业,隐居九峰,专研理学。庆元五年(1199)受师委托注《尚书》,嘉定二年(1209)年成书。各卷分别进。古文、今文,故名。六册,九卷,书集传六卷图一卷,朱子说书纲领一卷,书序一卷。注释简明。纠正前任讹误颇多,然亦有其独立见解。[1]
馆藏《书集传》为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本,白棉纸、开本大、大黑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行格疏朗、墨色均匀、镌刻精美。原为广东著名收藏家王贵忱所藏,书叶钦印“贵忱藏本”印章,后赠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脉络清晰。入选国家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该部古籍仅国家图书馆、上海辞书图书馆等少数馆藏,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
该书存放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善本书库,初看保存良好,只有几册装订线散落。细看之下,发现大部分书口段裂,书页泛黄、焦脆现象严重,位置主要集中在书口,天头、地脚部位。该现象有继续恶化的趋势,亟待修复。因版本的珍贵性,立即引起了馆领导的重视,在馆领导的指示和大力支持下,向广东省文化厅申请《书集传》的修复项目,并得以批复下来。邀请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杜伟生老师作为该项目的首席修复师,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
2 《书集传》修复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
随着该项目的开展,修复工作也提上日程。在修复前为了解《书集传》的修复难度,对《书集传》保存情况作了调查和记录,摸清《书集传》的破损状况。
2.1 拍摄书影,留下图像资料
拿到《书集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拍摄书影,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古籍的保存状态。需要对其正面、侧面、反面全方位拍摄。对古籍的书衣、天头、地脚、书口、书背、破损部位着重拍摄。内部书叶里的泛黄和脆化部位也应着重拍摄。拍摄图片的目的::一是保留修复前照片,形成修复前后的对比,有直观的效果。二是为后人了解古籍原貌留下图片资料。三是留为修复案列,积累修复经验。
2.2 建立修复档案
在修复前建立修复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修复档案能集中体现书籍的原貌,破损状况,修复历史。修复档案是国家实施古籍保护计划以后,才逐步建立,注重记录修复流程。修复档案应该集中体现书该书籍的册数、版本、大小、装帧、书衣、护叶、材质、厚度、PH值、破损状况、修复材料等。
2.3 制定修复方案。以修复基本原则“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过程可逆”为宗旨,制定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
1)书叶材质的基本状况。经纸张纤维仪(XWY-VI)测试,并结合实践的经验,确定书叶材质为皮类纸,经过纸张厚度测定仪(YTH-4C)随机多次采点测试,纸张的厚度在0.073--0.158mm之间,书叶之间存在较大厚度差。经纸张酸碱度测试仪(HI99171PHmeter)随机采点在白色部位和深褐色部位,PH值约为4.3。确定书叶的材质、厚度、酸碱度,为材料的选择定下方向。
2)修复材料的选择。修复材料的厚薄、颜色、质地直接影响修复效果和质量,所以选配修复材料需认真,细致。确认待修复书叶的纸张为皮类纸,锁定了材料选择方向。从馆藏皮纸、国家图书馆配发的皮纸,造纸商提供的皮纸样,选取纸样,测试纸样的厚度、拉力、酸碱度,汇制成表格。测试的数据和书叶自身对比,同时也要观察纸样的颜色和纤维的匀净度,遵循“宁浅勿深”“宁薄勿厚”的原则,选择接近书叶颜色、厚度的修复用纸。同时也应该灵活应变,对于一套书籍中出现书叶厚度相差大的情况,??该选取多种厚度的补纸。
3)修复粘合剂的选择。浆糊是古籍修复中使用的重要材料,浆糊运用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修复的质量。传统古籍修复的粘合剂为浆糊,流传千年之久,沿用至今。本次修复拟采用淀粉浆糊作为粘合剂,不添加任何成分。修复工作中所使用的浆糊,是需要将稠浆糊兑水稀释后使用的浆糊溶液,因此,浆糊的浓度是保证修复工作质量的关键。浆水浓,则使书叶出现僵硬,褶皱,凹凸不平。浆水稀,则使书叶与补纸容易分离。浆糊的浓度要根据书叶的厚薄区别对待。纸厚,浆糊溶液要稍浓一些,水与浆糊的比例约为1:4或1:5;纸薄,浆糊溶液就就要淡一些,水与浆糊的比例在1:6或1:8更多。确定浆糊溶液浓度的依据是能粘住修补材料而且平整。根据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浆糊浓度为1%---3%粘结效果最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