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竹笛技巧南北融合
浅谈中国竹笛技巧南北融合
摘要:中国竹笛艺术是魂丽多姿,具有深厚的文化和浓厚的历史. 南北派竹笛的演奏有其不同之处,也有其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比竹笛南北派的技巧,以此来说明我们学习接受任何一门技艺,都不应该分什么南北或中西,我们也不能因为南北派风格各异,而各存门户之见,而应当放宽视野,把前人积累的经验继承发扬下来,竹笛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同时融合“北派”的粗犷豪放和“南派”的婉转细腻。把南派、北派技巧有机地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完美无派别界限的特点。
关键词:竹笛;南北;融合;技巧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一、竹笛的历史与文化
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汉至唐时期,中国竹笛在制作与音色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著名音乐家蔡邑,折“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动听,后人称赞好笛子为“柯亭笛”。隋朝时期,中国竹笛产生了“大横吹”、“小横吹”、“排萧”等名称。至唐代,中国竹笛的音色发生了巨大变革。“唐代的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蒙膜助声”,开创了中国竹笛贴膜变声发音原理的新时代。
强盛的唐朝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 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宋至清时期,中国竹笛的形制已趋于稳定,并且已开始大量广泛运用于曲艺、戏曲与民间音乐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主奏与伴奏,如元代,中国竹笛用于伴奏昆曲与梆子戏等剧种;明清时期,中国竹笛是江南丝竹乐、十番锣鼓与二人台牌子曲等大量民间音乐合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
二十世纪,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阶段。1938年,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卫仲乐先生随“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时,用中国竹笛独奏民间乐曲《鹧鸪飞》.1953年著名中国竹笛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成功地独奏了《喜相逢》、《黄莺亮翅》等乐曲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中国竹笛不但是伴奏、合奏等艺术表演形式的重要乐器,而且成了音乐舞台上不可缺少的并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独奏乐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南、北两大流派将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二、南北派的代表人物、技法及风格
1.南派竹笛的代表人物、技法及风格
南派竹笛又称曲笛(亦称昆笛),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著名的苏州评弹昆曲也都产生于市民之中,深受普通老百姓好生喜欢),这些都与南方气候地理人文有直接的关系,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山清水秀,因此南方人性情较温和。柔和的语言、单薄而多彩的衣着,舞蹈时不使力气,动作显得自由流畅,因此在吹奏竹笛时就讲究气量的控制,讲究旋律的骨干音以级进为常见,曲调的主要风格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圆润而细腻。运指讲究轻盈、灵敏、迅速,要求力度适中。所以曲笛是其主要演奏乐器,小颤音、弹颤音便是细腻、轻盈、灵敏、迅速、华丽的展现,同时虚颤音更是对江南山水的一种呈现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主要是江、浙、闽、粤一代,常用于伴奏昆曲式南方民间乐器合奏.代表曲目有陆春龄演奏的《小放牛》、《鹧鸪飞》;赵松庭演奏的《三五七》以及江先渭的《姑苏行》等乐曲。
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是江南曲笛演奏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国内外听众誉称为”魔笛”.其演奏特点:圆润甜美,悦耳动听,气息控制细腻,音量强时亮而不刚,弱时柔而不涩,有着很高的造诣。陆春龄演奏的《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五十年代陆春龄将它改编为笛曲,成为了曲笛代表性的优秀乐曲。该曲以民间板式变奏的原则,将原曲一小节的旋律扩充为两小节,并以细腻的加花手法,使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抒情性、歌唱性。
江南曲笛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赵松庭,他的曲笛演奏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广泛的戏曲音乐基础上,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他的曲笛艺术不仅具有昆曲典雅秀丽的吹奏特点,又有乱弹、高腔热闹、粗犷、活泼、流利的演奏风格。
南派竹笛演奏要求用气平和,富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装饰技巧大都用颤、叠、赠、打连音加华彩、倚音多从上到下,如2-1-----7-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