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中月意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唐诗中月意象

浅谈唐诗中月意象   摘 要: 唐诗中的月意象在诗歌的感情色彩、风格特征、意象营造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通过解读意蕴丰富的月意象,能够在欣赏美妙诗句的同时体味特定时代诗人的情感,进而领会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追求。   关键词: 唐诗 意象 月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胡应麟说:“作诗之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别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譬如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鉴浊流,求睹二者!”这里的“兴象风神”指的就是意象美。诗歌语词是意象的符号、载体,它作用于人的艺术思维,使人联想到相应的意象,产生意象美的感受,进而体味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在浩瀚的中国诗歌海洋中,蕴含着不胜枚举的诗歌意象,水、月、柳、酒、竹子、杜鹃、鱼、雁、秋、夕阳、芳草、浮云等都是常见的意象,月意象尤其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究其原因有三:第一,月亮的美感特质吸引了诗人的审美目光。从外形看,月亮呈现出“圆”和“曲”两种形状,圆形的视觉印象美满、丰盈,曲线则让人感觉柔美、回旋;在光色上,月亮或银白,或微黄,清新淡雅,光亮但不刺目,有着含蓄的光彩,这些都暗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感知世界。第二,月亮的原型特征决定了它在诗词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周易》“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月亮与华夏文明密切相关,是一种“包含着无数次的人生体验,凝聚了初民的智慧、情感与意志的原始意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精神原型。第三,月亮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契合强化了诗人对它的偏爱。月亮不但是“悦目”的,而且是“赏心”的,它所蕴含的心灵空静与空间明净的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追求是吻合的,“切合中国诗词‘温柔敦厚’、‘味外之味’的意境追求的美学价值取向,是一个入诗的上佳的‘象’”。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唐代各种题材的诗歌中都可以寻觅到月意象的身影。月意象赐给诗人灵感,引起诗人的愁绪,勾起诗人的幻想。在他们的诗歌中“月”的形象多姿多彩,意蕴丰富。   一   唐人在别离诗中,常用月意象渲染创作氛围。别离与明月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共同之处,对于重团聚、苦别离的中华民族来说,皎皎明月自然成了文人表现别离之愁的意象。另一方面,一轮明月,圆而复缺,缺而复圆,天涯海角,无处不在,别离诗中的明月往往暗示出人虽分别但感情长在的意思。在表现月下离散的痛苦时,明月常常被用来烘托和强化别离的惆怅之情。这月当然是寒的、冷的、孤的。元稹的《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三首》中的“月蒙蒙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就让我们感到一种摄人魂魄的凄冷。李治的《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用月的宁静、皎洁、温暖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恰到好处。王昌龄的《送李十五》中的“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用无边无垠的寒水寒月渲染了夜别的无限离愁。   在离别诗中月意象往往是离愁的标志与象征物,月意象总是催化、加剧人们的离情别绪。   二   月意象也广泛地出现在唐诗的思乡诗中。“漂泊的游子往往借望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孤苦无依感”。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共有的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明月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则,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并未使人觉得不合情理,这是因为它极其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白居易的思乡诗中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诗句,诗人以绵邈真挚的诗思,勾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浑朴真淳而引人共鸣。张继的《枫桥夜泊》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句子,明月西沉,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诗人作为羁旅者的孤孑清廖之感油然而生。   唐诗中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月下思乡而生的凄恻孤寂,有“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孟浩然《途中遇晴》)的绵绵思愁,还有“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蕴藉深沉的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也有写“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来表达羁于行役、思乡烦闷之情的诗句。总之,一个漂泊者,不论他是在踯躅旅途,或是独守客舍寒窗,只要在明月的照耀下,就能体会到故园的温馨,沉浸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   三   唐代的爱情诗中蕴含了许多月意象。月亮特有的浪漫气息,特别适合烘托恋人间的柔情蜜意,月亮的皎洁无暇、亘古长存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渝、天长地久,月成为诗人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   张九龄《望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