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
浅谈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
摘 要: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但对宋江的评价却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争论,有人认为他是“孝义黑三郎”,“忠义”宋江,也有人认为他是“冷酷”“假仁假义”之人,那么,本文从忠实于原著来看,分析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
《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等等。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
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且于家大孝”,“下有一个兄弟,换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平民之家,父亲及祖上皆为善良及讲求忠信仁义的人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宋江既善良好心同时又胆小如鼠。他“私放晁天王”、施棺材钱财于阎婆卖汤药的王公等都说明他是“做好事的押司”。当他听说晁盖梁山称王,州府发下公文时,他又想“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当晁盖派“赤发鬼”刘唐前来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时,他又寻思“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著中也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批语说“宋江小胆翻大胆,善心变做恶心”。
宋江生活在这样世世代代单纯质朴的家庭背景下,那么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当时影响最广最深的儒学。儒学提倡积极进取,入世济民的思想,因此宋江从始至终都想进入仕途,才会在做押司之时“疏财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并“谨慎小心”(实际上就是胆小),在他杀阎婆惜犯案以至最后上梁山后,他也想通过发展壮大梁山使朝廷招安,最后因征讨方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的时候,宋江等人都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最后他明知被御赐毒酒,却说“我死不争”,并怕李逵“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而邀李逵同饮毒酒。借用宋江死前所说:“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一生深受儒学影响。
既然宋江从小生活在平和、单纯、质朴的家庭里,又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那么宋江又为什么会走向他所不认同的“灭九族的勾当”――上梁山为“匪”呢。
二、宋江为什么“反”,走向梁山
1、宋江的“二反”道路――宋江“反”是他从走投无路为保性命的自身利益的一个最后选择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成通缉犯,四处逃跑投靠他人,他投靠过柴进、孔太公、清风寨知寨花荣,一路寄人篱下,饱受风霜之苦,但却从没有想过去投靠他曾帮助过的晁盖,因为他不愿意落草为寇,因为他怕会影响他的一生仕途,因为在他儒学忠孝的思想中,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后来,他连累花荣杀了刘高,他才实在无路可走勉强落草为寇,才想着要去投奔梁山,“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我等何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这是宋江“一反”,但没想到宋江却被父亲宋太公以“因病身故”骗回家而“拟定罪犯”“刺配江州牢城”,此时,因再无性命之虞,宋江又开始不愿落草而想要回到“正途”,所以当梁山好汉刘唐、花荣等人来救他时,他是万般不肯落草去梁山。他说“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甚至“把刀望喉下自刎”,花荣要给他开枷,他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