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艺术及其把握.docVIP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艺术及其把握.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艺术及其把握   摘 要: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特定范畴,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和深化的始终。在实际过程中,错误理解和使用灌输方式的现象大量存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正确把握灌输艺术,科学地使用这一“武器”,需要注重“以情感人”的感染式灌输,坚持“以理服人”的说理式灌输,强化“实事求是”的事实式灌输,深化“雅俗共赏”的白话式灌输,加强“百花齐放”的多样式灌输,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说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认知分歧;艺术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3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1-0058-05   一、“灌输”的认知分歧与灌输艺术   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特定范畴”[1],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和深化的始终,成为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无法避开的一个词。事实上,“灌输”一词要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诞生的历史早很多。“‘灌输’一词在19世纪30年代被空想社会主义者德撒米提出以后,经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考茨基的探索,最后被列宁完善,形成了灌输思想。”[2]这一过程中,考茨基最早阐述了“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3]的灌输思想。最后由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对“灌输论”作了系统概括,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的“灌输三段论”认为,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无法自发形成社会主义的意识;社会主义的学说是有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主义的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列宁不但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灌输理论,甚至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还在研究“灌输”问题,使灌输论的社会影响得以不断扩大。[4]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十分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灌输,注重灌输方法的灵活运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灌输起到了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重要作用。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曾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5],这里说的“贯注”也就是灌输。1989年邓小平在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表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6],深刻指出了忽视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1994年,江泽民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希望通过灵活多样的灌输方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到人民群众当中,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灌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有关灌输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使灌输理论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利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公认的理论基础。   与“灌输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取得普遍认同不一样,学界对灌输的认知至今未能达成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灌输的理解分歧仍然很大。有的人认为灌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是在实践活动中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有的人认为灌输只是一种显性的教育方法,也就是理论教育法,与环境渗透等隐性教育方法相对;还有的人认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构和理论研究的起点。综合来看,上述分歧主要集中在灌输是作为方法论范畴还是作为本体论范畴,也就是灌输到底是作为原则和方法来看待,还是作为本质来看待。当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分歧很大,这里不做讨论。   简单回溯灌输理论形成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马克思强调的“说服群众”、“掌握群众”[7],还是考茨基阐述的“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3],亦或是列宁提到的“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8],都无一例外说明了灌输就是将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部?送、注入工人的头脑,使他们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也就是说灌输是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必须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从实际实施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灌输方法的具体的灵活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看,灌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