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聊斋志异中山东民间树妖花神崇拜.docVIP

浅论聊斋志异中山东民间树妖花神崇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聊斋志异中山东民间树妖花神崇拜

浅论聊斋志异中山东民间树妖花神崇拜   摘要:树妖花神是《聊斋志异》中非常动人的一类形象,蒲松龄在山东民间崇信树妖花神民俗的基础上,赋予了这些精灵以全新的形象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保留着民间崇拜民俗的痕迹,又以文学的视角对民俗加工改造,使民俗中的植物特性、神异性与作家着意表现的人性和谐统一,实现了文学与民俗的互动与融合。   关键词:聊斋志异;树妖花神;山东民俗   中图分类号:1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民间信仰中有“万物有灵”的观念,民众相信即使是花草树木,年深日久也能修炼成精,从而幻化人形,混迹人间。山东地方志及其他资料中对此也有一定的记载,如道光《章丘县志》收录了一则关于章丘县曹范村树精的传说:关帝庙有巨槐三株,俱数围许,土人呼之日大槐、二槐、三槐,相传为唐时物也。邑人有客于南方者,于逆旅见二老人,皆魁梧不类常人,心异之。问其姓氏日姓槐,……原籍章丘之曹范村。……二人徙居于此十余年矣,弟槐三尚在彼。……关帝庙巨槐耳,两株已枯,今计之恰十余年,因相戒勿犯其三,至今犹如故云。《泰山民间故事》中的《槐花仙子》、《卧龙槐》等篇亦讲述了树木成精故事。时至今日,这种对古树有灵、能祸福百姓的崇拜风习在山东民间仍有深厚的影响力。对于长期生活于山东淄川农村的作家蒲松龄而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可能已深入到其思想意识当中,而在文学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康熙十二年,蒲松龄游泰山作《秦松赋》,赋中他极力赞扬了“五大夫松”“亘古而不坠”的自然之美,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予登岱过其下,摩挲而问之日:‘大夫乎,大夫乎!秦之封其有乎,无乎?君以为荣乎,污乎?’徘徊良久,坐而假寐,梦一伟男子告予日:‘世之呼我牛也,牛之;马也,马之。秦虽以我为大夫,我未尝为秦大夫也。为鲁连之乡党,近田横之门人,高人烈士,义不帝秦。秦皇何君?而我为其臣!’”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其“意调高骞”、“清标独耸”的人格,也隐约透露出蒲松龄意识中存在的树木有灵、可幻化人形的观念。   《聊斋志异》中对此类崇拜风俗也多有体现,作者在塑造植物精灵形象时,既有借鉴民间信仰的成分,如树木年深日久可化人形,具有神术异能、虔诚信仰能造福人类等,又更加突出了其道德化、人格化的特点,使笔下的树妖花神颇具人情,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传达了作者创作的思想内蕴。   《柳秀才》中“峨冠绿衣,状貌修伟”的“柳秀才”,即为柳树之神,他心系百姓疾苦,预先告知沂令蝗神将降临沂地,并为其出谋划策,以自身代受蝗灾之苦,“后蝗来,飞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无愧于百姓保护神的称号。在《香玉》篇中,那位红衣飘拂、意态温雅的美丽女子便是耐冬树神绛雪,与牡丹花神香玉相映生辉。耐冬又名山茶,产于气候温煦的海岛中,《香玉》中下清宫耐冬树的原型,传说为明代张三丰移植而来,颇具神异色彩。据《崂山志》记载:“明永乐间有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居民苏现礼敬焉。邑中初无耐冬花,三丰白海岛携出一本,植现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花蕃艳可爱,今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或分其蘖株别植,未有能生者。”耐冬正月严冬之时繁花满树,其不畏霜雪的凛然精神与冷艳气质在《聊斋志异》中时有显现,如黄生初遇香玉、绛雪于下清宫,香玉主动与黄生交往,而绛雪则与其保持着一种清淡若水的朋友之谊;在香玉被掘走、黄生痛失爱人而自己痛失密友的凄凉境地中,绛雪陪伴安慰黄生,直至香玉复活,自己则悄然退守朋友之席;黄生死后化为牡丹,被无知道士砍掉,绛雪与香玉一样,亦殉情而死。表面虽为君子之交,而实则能生死相从,这就是蒲松龄赋予耐冬树神绛雪独特人格,虽化身娇弱女子,却保留了作为耐冬的高洁精神和凛然之气,令人可敬可叹。   花神在民间信仰中是司花的神祗,百姓对花神的崇拜非常普遍,如花朝节就是为祭奠花神而设,山东有些地区庆祝花朝节,康熙《费县志》岁时民俗有“二月十五日‘花朝’,韵士多相邀饮”的习俗。曲阜地区则流行在“花朝日”这天“为扑蝶之会”。民间信仰中每种花都有花神,如《山东民俗》记济南有称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的,大明湖北岸原就有一座荒废日久的藕神祠。而在以牡丹著称的菏泽(曹州),则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牡丹花神的民间故事。如《曹州牡丹史话》中记载的《李公子夜遇牡丹仙》、《翠牡丹》等。   《聊斋志异》中涉及到的花神有《葛巾》篇中的牡丹花神葛巾、玉版和《香玉》篇中的香玉,《黄英》中的菊花神黄英和陶三郎;《荷花三娘子》中荷花神荷花三娘子以及《绛妃》篇中的众花神。民间信仰中的花神的司花神职是固定不变的,但在文学作品中的花神在流传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明以前的花神是传统女性美的象征,明清时期的花神形象逐渐向爱情神祗转变,《聊斋志异》即为突出一例。   《葛巾》、《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