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聊斋志异在国外传播与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聊斋志异在国外传播与研究

浅论聊斋志异在国外传播与研究   摘要:《聊斋志异》从十八世纪中期起开始向国外流传,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巨大。在其流传过程中,首先是当地学者将其翻译成本国文字,然后随着阅读程度的加深,对其故事、人物、情节、思想内涵以及相关文化风俗的学术研究相继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聊斋志异》向世界各国的流传中,日本和俄国的传播与研究是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典范。   关键词:聊斋志异;传播与研究;日本;俄国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2-0100-10      《聊斋志异》作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不仅受到本国人民喜爱,还漂越重洋,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崇高声誉。从传播时间上看,《聊斋志异》最初流传到国外始于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已被多国人民知晓;从传播地域上看,《聊斋志异》最先传播到的地区是亚洲的日本、朝鲜和越南,其次是欧洲的俄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从传播和研读程度上来看,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末,《聊斋志异》在国外的传播情况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出现了英、法、俄、日、拉脱维亚等多语种译本,是迄今为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翻译成外文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十九世纪末以后,《聊斋志异》国外学术研究开始出现并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二战后,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日本和俄国作为我国的近邻,深受中华文明影响,对《聊斋志异》的传播与研究也最为深入,本文即以此为例,对《聊斋志异》在国外的传播与研究状况窥斑见豹。      一、《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      《聊斋志异》传入日本是在江户时代(1603-1867),早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本《聊斋志异》就传人了日本,翻译传播史二百四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国外《聊斋志异》译本最多的国家就是日本,研究和传播《聊斋志异》的学者也很多,成果丰硕。《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无论从翻译还是研究来讲,尤其是日本汉学界对《聊斋志异》和蒲松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也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日本聊斋学在国际汉学界处于领先的地位。      (一)文本的翻译   《聊斋志异》的日文译作最早出现于明治时代(1867-1912),是出版于明治二十年(1887)的神田民卫的《艳情异史》,集中共收录《细柳》、《王桂庵》、《寄生》、《恒娘》和《五通》五篇译文。1903年,曾任日本驻清朝特使的矢野龙溪邀请文学家国木田独步将《竹青》、《王桂庵》、《石清虚》和《胡四娘》等几篇作品译为日文。   以上仅是单篇,真正意义上的《聊斋志异》译著,直到日本大正(1912-1926)和昭和(1926-1989)时代,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人物――柴田天马,他以青柯亭本为底本,将《聊斋》日译工作推向了高潮。大正八年(1919),柴田天马的第一部《聊斋》译作《日译聊斋志异》出版,收录三十四篇译文。后又花费了三十余年的时间陆续译出了十卷本《全译聊斋志异》。   二十世纪上半期日本另一重要《聊斋》翻译者是佐藤春夫。他的出版于1923年的《玉簪花》集中收入了四篇《聊斋志异》译文,分别是《绿衣女》、《阿宝》、《宦娘》和《雷曹》;出版于1929年的《支那童话集》中又收入《促织》、《偷桃》等五篇聊斋故事译文;1942年除村一学所编《中国文化谈丛》中又收录了佐藤春夫译的《婴宁》一文,等等。   二战后《聊斋志异》翻译的势头有增无减,各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在日本大量出现,《聊斋志异》选译本、全译本等出现了数十种之多。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增田涉、松枝茂夫、藤田佑贤和大村梅雄合译的全译本,该著被收入1958年平凡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当中(第21、22册)。这个译本主要是以蒲松龄手稿为底本,手稿不全的则以青柯亭本为根据,这样就比柴田天马只以青柯亭本为底本的可信度要高一些。      (二)研究状况   日本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生平、著作情况的研究热潮。以平井雅尾为先导,后又出现了庆应义塾大学和东京大学两大研究基地。群星璀璨,光彩夺目。   1、平井雅尾   平井雅尾利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在淄川地区行医的机会,共搜得蒲氏包括《聊斋》诸家抄本在内的诗词文杂著、蒲氏手稿、手书他人著述、有关家世、好友与儿孙著述等资料多达四百余种。在对这些宝贵资料进行研究整理的基础上,他于1940年自费出版了日本聊斋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聊斋研究》。此书共分十三部分,试图专门和全面地研究蒲松龄及蒲氏遗作。抛却研究成果不谈,平井雅尾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他所搜集来的这大量的资料后来被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所收藏,成为日本相关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   2、庆应义塾大学   由于平井氏的聊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