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究与发展
浅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究与发展
摘要:“碳汇”是近几年森林生态建设围绕的重点,本文通过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浅论当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展的趋势,用以指导今后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碳汇工作。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之相反的,向大气中排放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称为“碳源”。林业碳汇是指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CO2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政策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发挥森林作用的核心之义,就是要努力减少由于森林破坏引起的CO2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抵销工业CO2排放,从而减少大气中的含量CO2。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t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实践表明,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中反映在:增强碳吸收、碳替代和保护碳储存。
1 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全球变暖的作用
根据我国第七次(2004―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的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4.01%,蓄积19.61亿m3;森林植被总碳蓄量78.11亿t,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0.01万亿元。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
近年来,CO2排放量升高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存储和分布的关注[1]。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森林作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碳平衡及潜在的碳储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有机体,它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总碳库的46.3%,森林植被部分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77.1%,土壤碳贮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 [2]。森林通过生长从大气中吸收贮存大量的CO2,其存贮能力取决于森林类型、种类组成、林龄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因此,对森林碳储量的科学探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它的碳汇功能和贡献。
2 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的研究进展
目前,世界各地的学者对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生物量紧密相关的反映碳累积量的现存生物量清查的方法;一类是利用微气象原理和技术测定森林CO2通量,然后再将CO2的量换算成碳的储量。第一类方法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第二类方法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150 多个观测站,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2002年,中科院正式启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项目,已经分别在长白山、千烟洲、鼎湖山和西双版纳设立了4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定位观测站[4~5]。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包括土壤碳库、动物碳库、植被碳库三部分。其中森林植被部分碳储量又包括根系碳储量、地上植被部分碳储量及森林凋落物中的碳储量。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估计,常通过测定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再乘以生物量中碳元素的含量推算而得。因此,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组成树种的含碳率这2个因子就成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关键问题。我国森林生物量最早的测定是Feng Z-W[6]、LiW-H[7]等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现如今报道的相关研究资料比较丰富,由于不同的研究者所选的研究地点、森林类型、研究尺度以及生物量测定方法的不同,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和结果也有很大差异[8]。此外,含碳率的大小是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国际上常用的树木碳含率为0.45~0.55[9]。
2010年5月20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最新主持完成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报告》和《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评估报告》。根据这个研究报告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57.7 亿吨、碳储量总量为78亿吨,年固碳量3.59亿吨。其中,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的59.95%集中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的 60%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大地区。
3 我国当前森林碳汇发展趋势
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的平均碳密度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实际储碳量也只达到潜在的植物储碳量的一半左右,特别是我国有大面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吸收合并协议.doc VIP
- 板框压滤机操作规程.doc VIP
- 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9课 数据传输有新意 教案(表格式).pdf VIP
- 爬山虎的脚PPT课件.pptx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pdf VIP
- 北京工业大学822信号与系统2022年真题及答案.pdf VIP
- 全国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黄金市场基础知识与交易实务》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章节练习】.docx VIP
- 电饭煲UL认证零部件检验要求.pdf VIP
- 浙江省桐乡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