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爱德华·阿尔比戏剧中的“郊区生活理想”
摘 要:爱德华?阿尔比以家庭为题材的戏剧所呈现的是二十世纪中产阶级白人社群的主流生活特征,而“郊区生活理想”则成为阿尔比家庭剧的潜文本。《一切尽在花园中》是阿尔比家庭剧的代表,剧中的主人公为实现和维持中产阶级主流生活方式付出了肉体和道德上的沉重代价。该剧揭示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背后下所掩盖的肮脏交易和道德沦丧,批判了“郊区生活理想”对中产阶级家庭的诱惑性、欺骗性和腐蚀性。
关键词:爱德华?阿尔比 《一切尽在花园中》 郊区生活理想 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爱德华?阿尔比(1928-)戏剧创作的鼎盛时代。自《动物园的故事》确立了他的剧作家身份之后,阿尔比就笔耕不辍,接连写下了《沙箱》(1960年)、《美国梦》(1961年)、《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1962年)、《微妙的平衡》(1966年)、《一切尽在花园中》(1967年)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关注的是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白人家庭,即阿尔比曾经多次提到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家庭(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family,简称为 WASP family,戏称为“黄蜂”家庭),这些家庭属于美国的精英阶层,多为英国新教徒后裔、受过良好教育、家境殷实,生活富裕,是“郊区生活理想”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也是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阿尔比把WASP家庭作为自己创作的落脚点不仅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还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密切相连。作为“肯尼迪时代的产物”,阿尔比把“精神的革新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念的复兴”视为戏剧创作的动力和使命。[1]128他把目光转向代表美国主流生活方式的WASP家庭,通过聚焦WASP社群的种种现状,从而折射出美国六十年的时代特点和价值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被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院的罗伯特?博勒加德(Robert A. Beauregard)称之为“短暂的美国纪元”(the short American Century),同时也是美国从城市化走向郊区化的重要时期。[2]ix美国的郊区化进程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但19世纪的发展主流是城市化。直到20世纪初,郊区化开始逐步拓展,并在二战之后得到迅猛发展。土地价格低廉、住房造价便宜、税收政策优惠、交通设施便利等因素都促使美国的郊区化进程具有不可阻挡之势。大批中产阶级和二战退伍军人搬至郊区,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一”。[3]5工业城市的衰落以及郊区生活的蓬勃兴起促使美国人开始重新界定自己的国民身份和民族特性。博勒加德认为,郊区的发展一方面使美国成为“第一个郊区化社会”(the first suburban society),它重新定义了美国的“主流生活方式和国际形象”,[2]ix并使自己区别于欧洲的发展传统,引发了关于“美国民族身份的再想象”,即“放弃与欧洲城市相关的旧世界的文化,重新构建以郊区文化为特征的独特的民族性。”[2]x另一方面,在冷战期间,美国利用郊区生活方式宣扬“资本主义民主优越于共产主义专政”,使美国人觉得自己在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竞争中略胜一筹。[2]x无论是为了摆脱欧洲传统还是与冷战思维相关的产物,郊区化是美国“民族叙事”的重大转折点,它重新标识和定义了什么是“美国式的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fe)。
博勒加德认为,“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与“勉强算得上的‘福利社会’以及持续不断的种族主义”构建了二十世纪“美国区分于欧洲诸国的三个主要特征。”[2]x二战之后,“一家一户的独栋郊区住宅成为美国式的‘家’的概念,而郊区生活方式则成为美国式的生活方式。”[4]4人们在这种具有典型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的招引下,对郊区生活怀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稳定安全、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形象象征性地植入郊区生活的图景之中,如同美国纽约长岛著名的莱维敦(Levittown)郊区的开发商威廉?莱维特(William Levitt)所说的,“郊区购房者所购买的不是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qtd. in [2]122对二战之后的美国人而言,“住在郊区或拥有一栋郊区住宅产权等同于实现了‘美国梦’。”[3]5 有学者认为,美国中产阶级是郊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美国郊区化过程就是中产阶级形成和壮大的过程。居住、休闲郊区化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主要特征:一家一户、单门独院、草坪围栏再加上独立车库,并与一群“地位相当、志趣相投”的“职业人士和管理阶层”毗邻而居,这种“郊区生活理想”(the Suburban Ideal)成为“中产阶级白人社区和家庭生活的典范”, [3]5构筑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的集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