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的思想成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的思想成就   摘 要:辛亥革命后至五四时期是一个多元的、有各种声音震响的时代,以“灌溉新思想之萌芽、激扬新思想之波澜”为宗旨的国民党《建设》杂志和该杂志的主要负责人胡汉民处此环境之下,当然会受到新思想宣传者的影响。本文试从胡汉民所潜心研究的唯物史观入手,探讨他的新思想观念及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辛亥革命;唯物史观;胡汉民;社会改造;传统思想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辛亥革命以及此后二十多年,是广州人对中国政治影响最大的时代。孙中山最亲密的战友和重要助手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都是广州市人。特别是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他幼年熟读经史,20岁中举人。其后他接触西学,并产生了革命思想。1919年8月1日,胡汉民担任国民党的《建设》杂志的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开始潜心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发表了约15万字的论著、演说和通信,积极投身于新思潮的宣传运动,呼应社会变革,基本上坚持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尤其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尝试,达到了他一生思想上的高峰。下文就讨论胡汉民在唯物史观方面的思想成就。   一、用唯物史观评论传统思想的尝试   胡汉民不但宣传和介绍唯物史观,还尝试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变迁的脉络。他第一个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研究中国哲学史,并运用于研究伦理问题、家族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他借用这一原理对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流派和重要思想家逐家论列,认为“由社会物质生活的关系,可以得中国哲学盛衰迁变的原因”。在对传统思想的清理过程中,他大致坚持了以下几点:   1.用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解释学术思想的出现及其演变   胡汉民认为,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界百家竞起、空前繁荣的时代,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学说。但自秦以后,“古代哲学忽然中绝,思想界没有进步。”而且在政治、经济、教育、史学等方面,同样也是如此。他认为,“中国二千年关于政治经济的学问比伦理、哲学更没有进步。”中国的教育也十分落后,“向以经典为基础,不切合于人生实际”,束缚于古圣先贤的教条,“新异”的学说,不问他意义、内容如何,总被排斥,理所当然要被人讥讽为“通是形式主义,没有进步。”传统史学只是把“皇帝宰相阔人的事情填满,不注意到民族生活的真相,想要详细研究,竟是无从下手。”   他指出,思想与时代有密切关系,但根本的原因,是在于那一时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他说:“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时势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求其最初原因,总在物质的关系。”“任是什么时势,不外是人类竞争的表现,”无论是个人间、阶级间、人种间的竞争,“一切都因物质的需要,和人生的欲望要求,两者之间不得调和,便起冲突,便成问题”,他认为,没有问题,社会不会提出解决的要求,也不会激发起个人的思考,就不会产生新的主义和学说。“人类的进步和思想的变化,同出一个公例,就同是以经济的关系为主要的原因。”   由此,胡汉民总结说,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经济的组织根本变动”触及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时代,在此背景下,“诸子各家方起”,在文化上作出了“空前绝后”的贡献。而此后中国“社会物质的变化平平无奇”,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造成文化思想的长期停滞。   2.肯定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而对神鬼迷信、天命思想加以否定   胡汉民指出,天人感应的说法,早期儒家就有,但孔孟注重伦理实践,虽也说些参赞天地、知性知天的话,却“脱尽古代神话的性质”,所说的天,“象一个自然法则,用不着种种迷信。”荀子的天论,更是旗帜鲜明,说惟圣人不求知天,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又如天不能病、天不能贫、天不能祸,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等等,“把天人感应之说,根本推倒”,胡赞扬他“真是儒教的功臣”。   对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胡的评价尤有见地。他认为论衡的宇宙观,是以老子自然无的天,极力反对有意志主宰的天,破那些天人感应的迷信,称赞王充的“问孔刺孟”在当时最重儒术的时候,敢于标新立异,向正统思想挑战,有这种“大胆自由的思想发表,颇不易得。”   但胡汉民对王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命定论,并不赞成。议论及此,胡汉民进一步指出,王充是受到了时代和政治环境的限制,他生在东汉之初的“兴王时代,治者阶级的势力,管压得住知识阶级,知识阶级的人不是因为社会问题,发生绝大的烦闷,终究不能打破一切。光武中兴,假托符命,……当时者要凑合这种好尚,……论衡的验符指瑞,……不止是个人的病痛。”胡汉民的上述评论,可谓精辟,明显地表现出近代意识在他头脑中的主导地位,表现出以唯物主义作为衡量的标准,这种近代意识和带唯物主义因素的宇宙观一定程度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