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静升古镇旅游文化潜力
浅谈静升古镇旅游文化潜力
摘 要:近年来,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的山西灵石静升古镇,凭借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文化的发展步伐越走越快。随着对以王家大院、资寿寺为主的一系列历史文化遗存的相继修复开发,静升古镇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了国内外不计其数的人前来寻访。从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环境入手,从晋商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六个方面研究、探索静升古镇的旅游文化发展潜力,为静升古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旅游文化潜力的挖掘,提出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静升古镇;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旅游
静升古镇是灵石县的一个文化重镇,位于山西省晋阳盆地的晋中与晋南交界处。2003年10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著名旅游景点王家大院的所在地。近年来,出于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繁华热闹的静升古镇走走看看,顺便寻访一些镇上的老者,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古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环境,以为家乡的旅游文化发展事业做一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这里就所见、所闻、所感,对静升古镇旅游文化的潜力发表一点看法,权当抛砖引玉。
一、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
静升,原名旌善,地处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处的黄土丘陵地带。东屏绵山、西望汾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自古为林茂粮丰物种富足之地,总面积53.6平方公里,自然村25个,人口愈两万。
据考,约在万年以前,静升河谷便已有先民劳作、繁衍、生息。上世纪的1974年,地处绵山脚下,隶属静升镇的旌介村(传为旌表介子推之地)出土的石铲、石斧、石锛等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静升境内就有了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之后于1976年,在该村发现商代古墓葬一座,出土青铜器10余件,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山西省考古文化的重要发现而轰动一时。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在该村出土了商代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数量可观的一大批国家一级文物,充分证明了这里于殷商晚期曾有过文明与辉煌。
20世纪90年代,在所属静升镇紧邻静升村的集广村发现了大面积的彩陶文化遗址。发掘、损毁的陶器百余件。此外,在静升村义和堡的东边有两块地,一块叫“尧车地”,一块为“舜随地”。传说这两块地是尧王寻访考察舜时停车的地方,也是大禹治理晋阳湖水患时数次巡视过的地方。另外,在静升村以北三公里处的山上,有两个村庄,一个叫斩断焉,一个叫帅家山,相传赵匡胤当年曾用兵于此。还有早在20世纪60年代,于距静升村不足五公里的马和乡张嵩村的一处山崖间,发现了珍藏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义军抗金文书5件,为国内稀有的民间抗金史料。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静升古镇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背景。至于静升何时形成市镇,已无翔实资料可考。但据当地的研究人员说,在附近镇属的苏溪、尹方、集广、旌介等几个村现存的残碑中,均有年代不一的“辖属旌善”之类的记载。由此不难看出,静升于很早以前,便为方圆乡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据有关史书记载: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家分晋,旌善及所辖村舍原属赵,后归魏,至秦王扫六合建立郡县制后,旌善一带划归为太原郡介休县所辖。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灵石置县,旌善从此随地域划归灵石县,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但不知从什么时候,旌善之名,由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已也演变成了语音相近的“静升”,一直沿用下来。
二、静升古镇的文化内涵
静升镇所在地的静升村,不但历史久远,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大村舍,现实际人口过万。其村落布局,由一条“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构成。自古有人将其喻为东首尾西横卧在河谷的一条巨龙,即弯曲有致的长街犹如龙身,对应延伸的村北沟道和村南堡巷好似龙爪,可谓形象逼真而颇富吉祥意味,只是何时有了村寨,已无从可考。对此当地人有两种说法:一说“先有张家槐树底,后有静升村”;一说“先有朝阳堡,后有静升村”。至于哪种说法可依,至今却无一人能陈说清楚。不过,在这个极具北方风情与特色的镇子里,仍保存着大量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址。据现存的史料记载,村中原有儒、道、佛俱全的庙宇寺观19座、大小石木牌坊18座、魁星楼3座、文笔塔2座、形制各异的家族宗祠16座。现在这些名胜虽有一半以上已不复存在,但幸存下来的古迹,其数量其价值,在我国北方偌大的古村古镇群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受世人关注。其类别,有明清时期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氏家族营造并保留下来的“五巷五堡五祠堂”大型民居群落,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以“王家大院”名义,于1996年相继修复的高家崖堡、红门堡、崇宁堡、孝义宗祠四大建筑群已全面对外开放;有东西长达五华里的明清商业一条街。其西大街已于2010年全部修复并作为王家大院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有2001年修复开放的元代文庙和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魁星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