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docVIP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探究、改进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源泉,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演示实验;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提出:   HNO3的氧化性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Cu与浓、稀HNO3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HNO3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因此,做好这个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但教材中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Cu片放入HNO3中,无法控制有毒气体的产生。   2.Cu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NO气体必须敞口与空气接触才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污染环境。   3.两支试管中残留的大量有害气体无法除去,也会污染环境。   4.反应产物NO、NO2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针对上述缺点,本人经过反复实验, 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用品      浓HNO3、粗Cu丝、 10%NaOH溶液、蒸馏水、20mm×200mm具支试管、球形干燥管、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广口瓶、脱脂棉、烧杯、导气管、乳胶管、三通管、止水夹、气球、酒精灯。      二、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好药品。   3.将铜丝向下推动,使螺旋状的铜丝与浓硝酸接触,试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生成了二氧化氮。将铜丝向上拉起与浓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加水后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证明生成了硝酸铜。观察干燥管内脱脂棉颜色的变化,由紫色变为红色;广口瓶B内充满了红棕色气体。这样足以证明Cu与浓HNO3 反应的产物,以及NO、NO2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也验证了HNO3的酸性。   反应方程式为: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NO2+H2O= 2HNO3+NO↑   4.用气球里的部分空气将干燥管及右边装置中的红棕色气体压入烧杯中,直到变为无色。   5.将Cu丝再次插入稀HNO3中,稍加热试管,试管中出现无色气体,溶液还是蓝色。干燥管和广口瓶中又出现红棕色。再次将铜丝拉离液面。这样就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的产物了。   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NO+O2=2NO2   6.向具支试管中注满水,排出NO,将气球中的空气全部压入装置中,把有毒气体排入烧杯中。      三、本实验的优点      1.通过这一装置,实现了Cu与浓HNO3 、稀HNO3的反应及生成物的验证,同时验证了NO与O2的反应、NO2与H2O的反应。   2.对于反应产物的观察,现象明显,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3.产生的有毒气体全部密封在容器中,且最后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装置中无残留有毒气体,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   4.利用该实验,可以提出很多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一:Cu丝上下拉动有什么优点?   问题二:装置C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喻而独特的有丰富内涵的功能和作用。新化学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化学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即“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促使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把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的学习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落实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源泉,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实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要跳出单纯的经验圈子,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积极的、自觉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有兴趣的学习,乐在其中的钻研,会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述“铜与硝酸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探究:①怎样控制气体的产生?②怎样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试“第一名并不代表什么,最主要是要有兴趣。” 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渴望创新,而渴望创新的前提是对某些方面知识领域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