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科技异读词规范问题
浅谈科技异读词规范问题
摘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普通话中的常用异读词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对科技领域的诸多读音问题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在对科技异读词进行规范时,需要根据误读、文白异读、习惯性读音、译音等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科技名词,异读词,规范
中图分类号:N04;H083;H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4.003
Abstract: The Revised List of Words with Variant Pronunciation in Putonghua, which has a good normative effect on common words with variant pronunciation, still cannot completely solve the phonetic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s. In standardizing work on scientific words with variant pronunciation, we need to do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uch as misreading,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 habitual pronunciation, transliter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scientific terms, words with variant pronunciation, standardization
一关于科技异读词
198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审音表的发布,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和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来,《审音表》又在广泛征求意见、不断进行讨论和修订。《审音表》的制订是十分必要的,审音表的发布及其修订对普通话中的常用异读词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曹先擢曾探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问题,他说,词典里的又读、白读、文读、破读等都属于异读问题,既然普通话是通用的标准语,各方面异读问题自然应在普通话审音范围内来一个总的清理和解决[1]。然而,具体到科技领域,还是存在一些异读问题,依据《审音表》无法妥善地解决。《审音表》在说明中指出,“本表所审,主要是普通话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普通话异读词类似,这里所探讨的科技异读词,主要是指科技领域带有普遍性的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而不是要考虑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探讨科技异读词的目的,是要协助解决科技名词规范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异读问题。
二科技异读词规范问题
科技名词规范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规范[2],在实际科技名词规范工作中,如果同一个词读音不同,容易引起交流障碍,对科技发展不利。因此,语音规范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科技名词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依据《审音表》依然无法确定读音;或专业领域普遍存在某种读音,而与《审音表》规定的读音不同。鉴于这种情况,对科技异读词的规范问题做一些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专业领域对一些科技用字存在误读,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在科技领域,以讹传讹的现象并不少见。有这样一类字,它们在科技领域的读音相对比较一致,但与《审音表》《现代汉语词典》等相抵触,从语音的历史发展方面也找不到依据。这类用字,其读音还是应以《审音表》《现代汉语词典》等为准。如“淬”字,《审音表》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淬”只有一个读音cuì,如“淬火”“淬砺”“淬炼”“淬针”等词。然而,金属材料、金属热处理等行业普遍读zhàn,如“淬火”“淬硬性”“淬透率”等。关于“淬”,《广韵》有“七内切”,《集韵》有“即聿切”,都与zhàn没有语音关系。此外,读zhàn可能是与“蘸火”混淆而误,因为“蘸火”是淬火工艺的俗称。再如“腈”字,《审音表》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腈”读jīn?溃?注释为“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烃基和氰基的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集韵》收有“腈”,注音为“咨盈切”,今读音当为jīn?馈H欢?,在专业领域,往往将“腈纶”误读为“腈qín?缆凇薄:?“腈”的一系列名词如“丁腈橡胶”“丙炔腈”“乙腈”“异腈”“松香腈”“氨腈”“聚丙烯腈”“脂肪腈加氢”“酰腈”等都读为qín?馈R伞半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