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docVIP

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

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   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些损失,本文就此略谈小麦冻害的发生及预防措施:      1 发生时期和特点      小麦遭受冻害的外因是越冬条件不利,内因是本身抗寒能力差,按小麦冻害发生的时期和特点可分为4个类型:      1.1 初冬温度骤降型   小麦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麦的幼苗未经过抗寒性锻陈,抗冻能力较差。如果突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上,剧氏气温低于一IO℃以下的天气时,那些苗质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穗生长锥。      1.2 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   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冬季持续低温并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即:一是由于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二是在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受气温回升的影响其生长锥萌动,而萌动后的麦苗因抗寒力下降此时如遇降温则极易造成冻害、死苗。      1.3 早春温度骤降型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返青后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如遇寒流侵袭造成死苗。      1.4 春末晚霜型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该期间的小麦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若遇气温突然下降极易形成霜冻。      2 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2.1 气候因素   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的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2 品种因素   由于近几年的暖冬,许多农民选用了一些(郑麦9023、豫表34等)春性强筋优质小麦,而这些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表现优异,但是其抗寒能力却较差,为此也增加了发生冻害的风险。      2.3 播种因素   淮北地区小麦的适时播种日期在10月中旬,而这时往往会出现连阴雨或干旱天气,为了能使小麦种下地,农民就很难做到适时播种。如:2002年10月上旬淮北地区普降喜雨,土壤墒情好,大多数农民抢墒提前播种,使得麦苗前期旺长;2003年秋季的连阴雨造成小麦晚播10~20d;2004年10月中上旬农田墒势好,各地均抢墒播种,一些春性、弱春性品种播种偏早,且播量不减,使小麦的出苗情况普遍较好,造成麦苗旺长。      2.4 耕作因素   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耕整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造成根拔死苗。再之,由于急于播种,一些农民采用撒播方式,麦苗根系入土较浅,分蘖节露在地表,雨雪后,由于气温骤降,形成凌抬现象,拉断麦根,冻死分蘖,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2.5 肥力因素   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懒、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作基肥施用,小麦叶片下披、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2.6 田间管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的受旱或受涝以及麦苗旺长等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3 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      3.1 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   3.1.1 选种。选用抗寒性比较好且丰产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如: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等。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一致,要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   3.1.2 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00~67500kg/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一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冬(弱冬)性品种为9月28日至10月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5~15日;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至10月底。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品种、地力和播期决定,一般为冬(弱冬)性品种为?5~105kg/hm2;半冬性品种为90~150kg/hm2;春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