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首发展演变对汉字教学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部首发展演变对汉字教学影响

浅谈部首发展演变对汉字教学影响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冫”部收字的整理与考辨,发现如今的很多“冫”部字是由非“冫”部字演变而成,并且这些经过演变的汉字的字义并不都与“冫”义有关。将此与汉字教学相联系,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汉字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汉字部首的发展演变,突破汉字部首演变对汉字教学法造成的局限性,避免教学失误。   关键词:部首 演变 汉字教学 冫   一、引言   部首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形声字字符教学法是汉字教学过程中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使汉字教学带有文化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汉字的理解、记忆和学习。而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又常常离不开对“部首”的解读。从古至今,字形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字从形成之初到如今,经历了多次演变,这种演变有的是由于字的内部部件的变化引起的,如声符或形符的改变,字的简化等,这其间就包括部首的变化。与此同时,汉字部首归并也历经了《说文解字》的540部,《大广益会玉篇》的542部,《康熙字典》的214部,直至今日的《汉语大字典》的200 部。这就使得某些汉字的解读与其现属部首之意联系较少,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本文试以现为“冫”部字的汉字的发展演变为例,浅谈部首发展演变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二、部首“冫”的释源   “冫” ,许慎《说文解字》“??,冻也,象水凝之形,凡??之属皆从??”;《康熙字典》“本作??,今文作冰。??字,今偏旁书作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冻也,??冻二篆为专注,?t呼之曰??冻,如《月令》冰冻消释是也。象水冰之形。冰,各本作‘凝’,今正。谓象水初凝之文理也。笔陵切。凡??之属皆从??。”又云:“《易?象传》:‘初六,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古本当作‘阴始冰也’‘至坚??也’。《释器》:‘冰脂也。’孙本‘冰’作‘凝’。按:此可证《诗》‘肤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乃别制凝字。经典凡‘凝’字皆‘冰’之变也。凝,俗冰从疑”。   由此,“冫”,本作“??”,象形字,像水初凝固时的纹理。如今“冫”作字为“冰”,作偏旁为“冫”,“凝”原为“冰”之俗字,如今自成一字,意为“(1)凝结;(2)注意力集中”。“??”在《康熙字典》以及《汉语大字典》中归于“人”部,在其他一些字书中归于“??”部,即“冫”部。   三、部首演变对“冫”部收字的影响   《说文解字》“冫”部收字17个,《大广益会玉篇》“冫”部收字52个,《康熙字典》“冫”部收字121个,《中文大辞典》“冫”部收字131个,如今的《汉语大字典》“冫”部收字 135个。为什么从古至今各字书“冫”部收字数差异如此之大,难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的产生了如此多新的“冫”部字?   据笔者考证,“冫”部收字数增加有以下原因:各字书部首归并原则不同;各字书收字原则差异;讹误;文字自身的发展演变。对“冫”部收字数量影?最大的是文字自身的发展演变,而这当中又有一半以上归根于部首(部首,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如“凄”字,部首为“冫”。)的发展演变:由非“冫”部字演变为“冫”部字。如:   u:本作“??”。《说文解字》无“”字。《玉篇》《康熙字典》《中文大辞典》及其他字书均采用“”为“??”之俗字之说。《说文解字》“水”部收“??”字,“??,?s也,从水,?e声,古屑切”,“??”与“?s”互为转注,而“?s”意为“污垢秽也”,少了一点变为“”之后,即少了“污垢”,正与现代“”意相同,且二者在很多时候都存在互用的情况,如“?Q?Q????”和“?Q?Q”,可见“”实为“??”演变而来的俗字。“”原应属于“氵”部。   在此,需要提醒一个问题,即《康熙字典》、《中文大辞典》对“”的释义都引用《玉篇》的说法,可是它们用字却不一样,《康熙字典》和《中文大辞典》用“??”而《玉篇》用“?e”。这里并不是二者引用《玉篇》错误,“??”和“?e”其实也是异体字,这一点在《字林考逸》中早已考证,“?e??二字通桐柏?R碑?e沈祭,?e即?R??也,?V雅并?e?o也,?e即??也,是皆?e通??之证也”。   准、??:本作“?省薄!端滴慕庾帧肺蕖白肌弊帧!队衿?》:“准,俗?首帧薄!犊滴踝值洹芳啊吨形拇蟠堑洹肥铡白肌保?言“准”为“?省敝?俗字。关于“准”由何而来?《字林考逸》早已言明“准,平也。?蚀铀?傍隼,《字林》作准,丁小山曰,《说文》从水从隼,《玉篇》及《汉?`字源》云,?仕鬃髯迹?而汉桐柏淮源庙碑准则大圣则,?室炎髯家印0福鹤甲郑????,无义,疑字林准字本作淮,而後人改之以别于江淮之淮耳”,此详尽地考证“准”原为“氵”部。   况:本作“?r”,或“” “?r”之讹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