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陆采对李日华南西厢记评价文人立场
浅谈陆采对李日华南西厢记评价文人立场
【摘 要】王实甫《西厢记》盛名已久,明万历年间李日华改王本为《南西厢记》,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世人对此争论不一。陆采自负才名,十分不满其改本,评之为“生吞活剥”,其评价所站立场引人深思。
【关键词】《西厢记》;评价;文人立场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31-02
王实甫《西厢记》一出便受到众多名家品评称道,以其艳绝古今的辞采,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西厢题材文艺作品中成为成就最高、最受瞩目的经典。然而,南曲的兴盛和北杂剧的衰微,使王实甫的《西厢记》逐渐不适于南曲体制而慢慢淡出舞台。为了使这一经典能够在戏曲舞台上继续演出,无数后辈争相翻改,应运而生的李日华改编本《南西厢记》适应南曲的演唱需要,虽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其在舞台上取得的骄人成绩。自负高才的陆采对李日华在改编上取得的成就羡慕非常,却又十分不满,评之为“生吞活剥”,本文通过明朝时代背景下的文人特色探讨陆采在评价中的文人立场。
一、陆采对李日华《南西厢记》的评价
在其新创《南西厢记》序中言:
李日华取实甫之语翻为南曲,而措词命意之妙,几失之矣。予自退休之日,时缀此编,固不敢媲美前哲,然较生吞活剥者,自谓差见一斑,况嘲风弄月,又吾伎常事哉。①
在第一出《提纲》,陆采也言:
千古《西厢》推实甫,烟花队里神仙。是谁改编污瑶编,词源全剽窃,气脉欠相连。试看吴机新锦织,别生花样天然。从今南北并流传,引他娇女荡,惹得老夫癫。②
陆采评李日华改编的《南西厢记》为“生吞活剥”“词源全剽窃”,又说其“气脉欠相连”,认为李日华裁割王实甫原词而成南曲,点金成铁,破坏了原词之韵律。在心怀羡慕又心怀不满中,陆采决定新创《南西厢记》,并且对于自己创作的改编本《南西厢记》期望很高,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信,如第一出的【临江仙】中“试看吴机新锦织,别生花样天然。从今南北并流传,引他娇女荡,惹得老夫癫。”③虽然在序言中说“固不敢媲美前哲”,颇有自谦之意,但“自谓差见一斑”,又在第三十七出的《完宴》下场诗中说“曾咏明珠掌上轻,又将文思写莺莺。都缘天与丹青手,画出人间万种情”④,充分表现了他对于此本创作必将取得骄人成绩的信心,认为它一定能取代李日华《南西厢记》的地位,盛名天下。然而实际上他创作的此本并没有取得他预想中的效果,最终只能成为案头之本,而无法成为场上之曲。
二、陆采评价中的文人立场
至弘治末年,明王朝已经建立百余年之久,百余年的休养生息,使当时社会呈现一派和平繁荣之相,商品经济和社会生活上有了新的发展,对此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所描述:
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⑤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体现在意识形态上明显的则是文化的繁荣。所以当时人又称:
至于人材辈出,尤为冠绝。作者专尚古文,书必篆隶,两汉之域,下逮唐、宋,未之或先。⑥
一时人才辈出,在文学上的创作,研究,评点等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的新局面。沿承中国古文的韵律,及至诗词极致繁荣的唐、宋,明人对于文辞的激赏,音律的推崇越发明显,他们关注中国诗文学,重视传统韵文学。在《西厢记》得诸多特色中,最先引起明人关注的便是《西厢记》剧本文辞的华美。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评《西厢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陈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⑦后来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所说:“涵虚子品前元诸词手,凡八十余人,未必皆当。独于王实甫花间美人”。明代文人推崇《西厢记》显然重点在于其曲词。王实甫曲词之优美与明代人民的审美爱好产生共鸣,对于王实甫《西厢记》的喜爱溢于言表,其词之美如二本一折中: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P,休将兰麝薰;便将兰麝薰尽,则索自温存。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⑧
巧妙化用前人诗句,缀连成珠,美不胜收,所谓千狐之白,萃而为裘者也。
王实甫所出《西厢记》文辞华美,韵律鲜明,满足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正是这种注重文辞为美的文化背景,陆采生活其间,当然也具有相似的审美爱好。另外从弘治、正德年间,文风出现新的转变,情与理的冲突初现端倪,特别是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在小说戏曲中,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且充斥着欲望宣泄,自由而不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从明代的大文化背景,人们的普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