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学科评价审视与审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大学学科评价审视与审思

现代大学学科评价审视与审思   摘要:针对现代大学学科评价存在的问题予以审视,强调应从学科的知识本源出发,立足客观现实,夯实科学基石,创新发展理念,进行多维角度分析,继而追求方法创新,不断扩展评价研究空间,在此基础上,从均衡、协同和持续等视角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科评价的几点思考,指出这是学科评价的职责,更是学科的使命。   关键词:现代大学;学科评价;学科本源;结构型评价   学科评价是检验大学学科管理和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大学实力的重要保证。随着学科在现代大学地位中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伴随国家“双一流”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更为科学地评价学科已成为新时期大学及其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当下纷繁异彩的学科评价并未契合发展需要,各种国家主导、社会响应和大学自组织的评价虽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学科丰富的渠道,但也因“各抒己见”反而引发了社会不少的质疑,再者,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目标定位的主体性以及学科理解的差异性等也都存在一定问题,从而使得赞同、反对、批判等声此消彼长,因而,有必要对这类评价作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现代大学学科评价的审视   1.立足本源考量学科评价   评价学科首先要解决好“评什么”的问题,即确定具体评价对象。由于学科体系的错综复杂,包含要素众多且彼此相互关联,从而易造成评价切入点选择的独立化。就学科概念本身而言,具有特定的历史范畴,已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早期的“知识与权力”、“各门知识”、“教学科目”等逐渐衍生出现今的知识领域、专门课程、组织体系、制度规范等丰富内涵,并且过程中还缘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思维习俗等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比如,在西方世界,对学科的认识偏向于寻根自然,从自然界中寻求答案并以此来架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标准,而我们则强调继承诸子百家的学派学说,从中去构筑“理想”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认识之道,前者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较为完整的结构性和较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后者也独树一帜,系统性和包容性强。虽然中西差异比较明显,但仔细分析,各自也并非完全隔离,仍有共性可循,即都坚持知识是学科的本源,这是因为人类的文明始终在延续,社会在不断进步,学科的发展成果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已然跨越了种族、民族和地域的边界。   再论及学科的种种定义,知识都不失为关键字眼。先看西方,从历史角度,古代的学科指代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如中世纪意大利波隆那大学设置的医学、神学和法学等杰出学科,现代则特指学科;在词源上,学科被认为是基于经验方法和诉诸客观性的新知识;在方法上,有学者认为学科是对同类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新旧更替、一体化和理论的系统化、再系统化,也有学者明确指出学科是科学知识领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1]。再看我国,对学科的认识早自唐时期便有记载,如《新唐书一九八儒学传序》载:“自杨?U郑馀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变弗能克尔。”[2]这里的学科指的是学问的科目分类,此外,还指科举考试的学业科目。从典籍看,《汉语大词典》明确学科是知识或学习的一门分科,尤指在学习制度中为了教学将之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安排[3],而对应的《牛津大词典》则把学科指为知识,特别是高等教育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分支[4],诸类等等。   可见,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从之初较为纯粹的知识分类或教学科目转到大学内的特定组织结构,再到知识与组织相融所形成的学科文化、学科制度、学科话语体系、学科规训等,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分层递进的学科圈层,其中,学科团队、科研成果、软硬条件等呈现学科的整体状况,这属于外显层,学科的文化、制度、规范体系等构成内涵层(或中间层),而处于核心层的则是知识及其体系,这是学科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学科的核心能力所在。由于“在本源意义上,学科一词仅指知识的分类体系”[5],因此,沿着知识这一逻辑起点去发现学科,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评价要旨,况且,在国际化的今天,大学及其学科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势必要获取更多的话语权,这就要求寻找彼此的共通点,有效的方式是使用“通用语言”,把握好学科发展脉络,从单纯的评价中跳出来,以一种相对超然的思维与行为努力探求其本源,围绕知识这一核心做好文章,以引起广泛的共鸣。   2.归于现实反思学科评价   百胜之战贵在知彼己。评价学科要熟知学科实情,这是实施评价的基础,然而,目前看来还存在一定局限,具体体现在:一是对学科属性解析不足,割裂了其具有多重属性的本体特征,从而强化了相对固化评价模式的形成,尤以科研或学术评价为甚;二是尚未奠定完善的方法论体系,多学科领域借用较多,传统的指标体系法仍占主导,方法的创新力度较弱;三是量性取舍不均衡,因影响学科的因素众多且部分实难量化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