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高二语文《失街亭》教学设计.docVIP

教案精选:高二语文《失街亭》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精选:高二语文《失街亭》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语文《失街亭》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语文《失街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3. 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学习《智取生辰纲》,我们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欣赏了梁山好汉们的智勇双全的气概,       相对于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       风云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三国古战场看看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吧。   二. 介绍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大约生活于公元 1330年至 1400年之间,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       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等不同说法)。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       。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最大。他”与人寡合”,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可说是中       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       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详细见教师用书)   三.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马谡(shu) 曹叡(rui) 寨栅(zha)   B 偏裨(bi) 文几(ji) 咽喉(yin)   C 张郃(he) 犄角(ji) 城垣(yuan)   D 垓心(gai) 长史(chang) 辎重(zi)   2.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平常的人) 男亲自哨见(探见)   B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有性命)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 把魏延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后退)   D 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 思舜帝殛鲧思禹之义(杀死)   四. 请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部分命一个小标题。   即:,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奉命守街亭   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别打算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灵活运用4字、5字、7字句)   五. 分析小说如何写马谡失街亭的。   1. 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   2. 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   3. 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写主要是语言情态描写:主要是马谡的三”笑”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一”笑”   ”汝真女子之见!……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乱道!……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三”笑”   ……此一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再就是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4. 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   (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后悔,勇于承担责任,也可以看作是对马谡的嘲讽,或者还可以看作是马谡还想       以此博得诸葛亮的怜悯,借以逃脱罪责等,只要学生讲清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六. 作业:   第二课时 分析其他人物,讨论评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感想   一. 处理作业(略)   二. 分析诸葛亮其人:   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 衬托手法:   ① 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   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 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       乱矣。”   2. 直接描写:   ① 知人善任,小心谨慎:马谡熟读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谨慎,派王平协助马谡   ② 知彼知己,机智多谋:料到司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备;查看布兵图样,知马谡无知;街亭失守,稳       妥撤兵汉中。   ③ 勇于自责:街亭失守后说:”大事去矣,此吾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