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的设计1.docVIP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的设计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1《回乡偶书》 诵 读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背景,领悟古诗意思。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教 师 点 拨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其一】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诵 读 目 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原文: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改编: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教 师 点 拨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 HYPERLINK /view/388919.htm \t _blank 魏国著名文人 HYPERLINK /view/6255.htm \t _blank 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 HYPERLINK /view/15168.htm \t _blank 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何必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3《长歌行》 诵 读 目 标 1、学习《长歌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教 师 点 拨 背景:《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4《敕勒歌》 诵 读 目 标 1、学习《敕勒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 师 点 拨 《敕勒歌》是我国 HYPERLINK /view/8137.htm \t _blank 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 HYPERLINK /view/47946.htm \t _blank 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 HYPERLINK /view/394.htm \t _blank 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 HYPERLINK /view/581272.htm \t _blank 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 HYPE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