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docVIP

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

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 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 ?李桂女商 在白云山公园索道之下的山腰,千尺嶝中段之 侧,有一座戴鸿慈墓,被定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 墓主为何许人也?他是清朝的高官——戴鸿慈.有清 一 代,粤人以尚书入军机,任协办大学士者.只戴鸿 慈一人而已.戴鸿慈以身居封建王朝高层的官员, 是个终身从政而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知识分子.受 时代影响.他虽不象康南海那样在中国维新的历史 上领风骚,但作为封建士大夫之一员,享有知新的 时誉,奉清廷之命,出洋考察,回国后写出《出使九国 日记》,详细记录所见所闻.《出使九国日记》是其生 前出版的文集,身后无其他文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戴鸿慈的一些思想情怀. 经历的丰富与《出使九国日记》 戴鸿慈(1853—191O)字光孺,号少怀.晚号毅 庵.先代从南海大同迁到佛山定居.出身于名门—— 江浦戴氏,江浦戴氏是岭南望族,历代重视教育,诗 礼传家,读书人众,功名显赫,戴鸿慈生长在这样 一 个世禄侈富之家,自小受儒家学说及传统道德 的严格教育,他沿着父辈走的传统仕宦之路.一生平 步青云.15岁上县学,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举 人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 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此后,任京官累年升迁,官 至礼部尚书,充参预政务大臣.宣统元年(1909年), 以尚书在军机上行走,后升协办大学士,死后又被追 加太子少保衔.然而,在他受着传统教育的同时, 也接受了时代的陶冶. 戴鸿慈生活在中国的特殊年代.当时国门已被 列强大炮轰开,边疆危机四伏,正是人人痛定思痛, 寻求改良,洋务之风盛行之时,而得风气之先的广 东,首先接受西方文明的浸润,各种思想在这里交 汇,激荡,开启国人封闭观念,打开国人狭隘眼光.孕 育新思想.润物细无声,生活在此情此景的戴鸿 慈不能不受此风气影响,不那么泥古不化,追求新知 也是自然的了.他在任职期间做过不少有成就的改 革工作,如办大学,派留学生,发展农业等,他的政论 对当时和后世颇有影响,他曾是戊戌政变后又一官 方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有着开放的国家观念: 国不能以虚名寄也……政事也,风俗也,言语也,文 物也,宗教也,人种也,在不可磨灭,如是者然后得谓 之国.是故有国者,务保持而张大之.其犹未也,从而 师诸其邻. 戴鸿慈能够被选为五大臣之一,是与他对清廷 的忠诚和切中要害的中肯指陈有关,作为清廷高层 官僚享有知新的时誉.他生活在国家被豆剖瓜分, 国难日甚一日的时代,经历了中法,中日战争和被列 强瓜分的屈辱,戊戌维新的失败.以及日俄为争夺中 国领土而战而清政府却宣布中立的无知.在效忠朝 廷的同时,希冀振兴国家,对祸国殃民的朝臣疾恶如 仇.1894年,当日本挑起战争,北洋海军覆灭.战争 初败之时,戴鸿慈愤然上疏献谋.指斥李鸿章调遣不 当,迁延贻误,任用非人,卒定和约,贻误大 局之罪已罪无可贷,应特予严惩,并用更为激烈 的言辞指责,如继续任用其玩兵养寇,坐误军机, 则李鸿章一人不足惜,如畿疆何.《马关条约》签 定后,戴鸿慈上奏条陈《善后十二策》,提出审敌情 以固邦交,增陪都以资拱卫,设至屯以实边储, 筑铁路以省漕运,开煤铁以受利权,税烟酒以 佐度支,广铸造以精器械,变通考试以求实用 等主张,以求振兴国家.《辛丑条约》签定不久,戴鸿 慈又奏请处理教案以及提出官办报纸的主张,拟在 军碱夸古团 翰林院创立报局,借以开发民智.到光绪三十年 (1904年)清廷设政务处,遇到有奉旨交议事件,要求 三品以上的京堂大员参加议论,当时戴鸿慈就此事 发表见解,评论如此以求集思广益的做法利有 四——可以收群策,励人才,折致谋和息群 谤. 正是由于戴鸿慈之如此见解和胸怀,眼光.逐渐 受到清廷和慈禧的重用,故当清王朝要预备立宪,借 法西洋时,就理所当然地指派他出马考察西方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戴鸿慈被派出洋考察政治, 临行在火车上受狙击.有惊无险.他周游欧美十五个 国家,于第二年回国,综合考察所得,写出《出使九国 日记》等书. 以下对《出使九国日记》做一简单介绍: 日记出台的形势《辛丑条约》的签定,使已垂 危的中国,濒于灭顶的绝境,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暴 露于人民面前.而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迅 速发展,群众性的反抗斗争也在持续高涨,对后进国 家来说,外国的侵略与挑战和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 常常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或催化剂,对外摇尾 乞怜,对内渐失控制的清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 者感到如果要维持统治,只有做一些改良.1904年 的日俄战争,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中国朝 野为之震动,立宪呼声日高,为挽救局势,清政府在 1905年特简五大臣出洋考察.而革命志士的炸弹 又给五大臣出洋增添了戏剧性的色彩. 日记的框架全书十二卷,采用日记体例.外 加清廷发布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