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棺葬文化研究新视野
石棺葬文化研究新视野
(摘要]藏彝羌走廊石棺葬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迄今已走过70余年的历程,学术界就石棺葬文化的命名、内涵、族属、分布范围和影响等达成了较多的共识,但在许多问题上也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四川大学考古系等六家学术单位于2009年7月举办了“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国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研讨主题包括石棺葬考古新发现、石棺葬文化专题研究、藏彝羌走廊及民族文化研讨和工作研讨及其他等。
[关键词]石棺葬文化;藏彝羌走廊;新发现;综述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0)01―0183―05
藏彝羌走廊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民族走廊,主要分布于这条走廊上的石棺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考古学文化。1938年秋,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冯汉骥教授在四川汶川县萝卜寨作田野调查时,发现并清理了一座石棺葬,这是首次运用近代考古学方法对西南地区石棺墓进行清理,也是中国学者涉足这一领域的开端,从而揭开了岷江上游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石棺葬科学发掘与研究70余年历程的序幕。70余年来,经过两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大凉山腹地、洱海地区、滇西地区及西藏都发现了大量石棺葬及与石棺葬有密切联系的其它古代文化遗存。甘、青地区也是石棺葬的重要分布区,且与西南地区的石棺葬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石棺葬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学术界就石棺葬文化的命名、内涵、族属。分布范围和影响等都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达成了较多的共识。因受到石棺葬分布地区考古部门田野工作的进度不一,石棺葬田野考古资料发表滞后、及对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对象尚停留在某些墓群和小区域范围内等因素的制约,使学术界对石棺葬文化的研究长期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在许多问题上也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对石棺葬文化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需要联合更多的学术单位和学者参加,才能走出目前的境况,取得更大的成绩。
为了加强对藏彝羌走廊与石棺葬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地区间的考古协作与学术交流,推动对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工作,同时隆重纪念中国西南地区石棺葬文化发现70周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于2007年发起了召开纪念中国西南地区石棺葬文化发现7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的倡议,该倡议得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及博物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决定联合召开“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本研讨会原定于2008年11月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召开,然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震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震中即在该县映秀镇牛眠沟,而千年羌寨――萝卜寨在本次地震中几乎夷为平地,还给羌族同胞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原计划的学术研讨会及纪念活动只好延期和易地进行。
2009年7月22日至25日,“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在位于风景优美的西昌邛海之滨、泸山脚下的醉太平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陕西、云南、贵州、重庆、青海、河南、江西、广东、四川、香港等省、市、地区和美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尤其是邀请了四川、云南一些地市州文博单位长期从事第一线文物考古工作的业务人员参加会议,使学术研讨内容更为具体和务实。
开幕式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所长陈学志副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对会议的缘起进行了详细介绍,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局龙劲波副局长代表州人民政府致词。在其后的研讨会期间,20余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发言。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唐亮副研究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蒋成副研究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肖明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和分时段的大会学术研讨。按照发言内容可以划分为石棺葬考古新发现、石棺葬文化专题研究、藏彝羌走廊及民族文化研讨和工作研讨及其他四个方面。现分类介绍如下。
一、石棺葬考古新发现:
来自四川、云南、香港的10位学者介绍了各地的石棺葬考古新发现,不仅在资料较为丰富的岷江上游地区、金沙江流域地区有新发现,而且在雅砻江流域、西藏东部、大凉山腹地、越南北部等地石棺葬考古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四川大学考古系李永宪教授的《西藏东部的热底垄石棺墓》的发言,报告了四川大学考古系、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于2002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加卡乡卡若村北1公里处热底垄发掘的5座石棺/石室墓的收获,并探讨了西藏的类型及西藏高原以石为葬的传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金国林硕士报告了四川甘孜州炉霍县雅德乡宴尔龙石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