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重组与构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重组与构建

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重组与构建   摘要:网络文学的发展繁荣,对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的构建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主体被重组;文学批评抛弃以往的批评对象与批评方式,回归大众文化本色。但网络文学批评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混乱与无序。网络环境中的文学批评规则将如何建立,是新传媒时代需要探究的大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文学批评;重组;构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4.023      近十余年来,网络文学从起步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其发展挑战的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创作自然生发成长,而网络文学批评不但要面对自身的颠覆与重构,还要对不断涌现的全新的文学现象做出阐释与总结,发现其规律性。原有的文学批评准则、观念等已经被更新乃至消解,而新的批评体系尚未建立。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指出了构建网络时代文学批评的必须性和紧迫性:“文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它会继续存在,就像它一如既往的那样,作为理性盛宴上一个使人难堪,或者令人警醒的游荡的魂灵。文学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沟沟坎坎,因特网之神秘星系上的黑洞。虽然从来生不逢时,虽然永远不会独领风骚,但不管我们设立怎样新的研究系统布局,也不管我们栖居在一个怎样新的电信王国,文学一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坑坑洼洼、因特网之星系上的黑洞――作为幸存者,仍然急需我们去‘研究’,就是在这里,现在。”这也应该是我们看待网络环境中文学批评的态度。      一、网络环境中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创作从痞子蔡的走红,宁财神、李寻欢等少数人独领风骚,到现在的各类写手如星汉灿烂;从当年一两部作品的风行,到今天大量创作的繁荣;从当年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分道扬镳,到今天的相遇融合;网络从文学写手娱乐交流场所,到今天成为传统出版市场的掘金之地,变化可谓迅猛异常。   被称为“中文网络文学鼻祖”的蔡智恒,1998年在互联网上发表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时,还只是台湾成功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的一部小说竟开启了一片文学新天地。1999年,女作家安妮宝贝以小说《告别薇安》成名网络,小说以独特的颓靡绮丽的文字红遍中国。成为当年国内风头最劲的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虽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它不同凡响的生命力,但与当时势力强大的传统文学相比,显然太微不足道,时人都未预料到它今后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其实第一代网络写手里没人把网络写作当成一个事儿,都是把它当业余时间玩的东西”。当年第一代网络写手,如今万榕公司的老总路金波如是说。那时他的网名是“李寻欢”,而那个时候全国的网民也只有400万人。   但仅仅十年的时间,数不胜数的网络文学写手和网络文学作品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网络上并繁衍到传统出版行业当中。目前的网络文学,就像是一部高产出的印钞机,同时为中国传统出版业不断注入生存的新活力。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版对传统的文学出版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写手的作品销量远远超过了传统作家。比如首发于网络,无名作者何马的第一部作品《藏地密码》销量就超过200万,成为2008年度最畅销的文学类书籍。文学写手明星化,这个只有网络时代才可能的产物,在网络文学发展将近十年的时候疯狂地运转起来。许多作家在特定阅读人群里都是明星,粉丝们踊跃出钱买书,而且,可以卖的远远不止书籍本身。面对与网络文学阅读高涨形成强烈反差的传统文学,作家叶兆言用一句“丧家之犬”,来形容当下传统作家的处境。   网络文学创作的发展必然带来网络文学批评的诞生。和网络文学创作的发展相类似,网络文学批评在发展之初基本未引起传统文学批评的注意。最早的网络文学评论的主体多为网络文学写手自身,比较引人注目并且影响较大的是易维、Banly(苯狸)、散宜生、元辰、李寻欢、王小山、少君等人。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虚拟网络批评空间中渲泄着自己的激情,“自娱自乐”,但传统的文学批评主体――学界的“沉默”与“缺席”,使网络文学写手们的批评陷入了“自言自语”的尴尬之境。学院派专家学者加入到网络文学批评的阵营中是在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写作已成气候之时。他们一面试图在传统媒介中给新兴的网络文学以适当的定位,一面加入到网络“灌水”批评的热潮当中,以精英与权威的一贯姿态来指点江山。但是当专家学者们发现网络文学批评并不遵循传统的秩序与规则时,他们的发言也被轻易地消解与遗忘于网络的茫茫大海之中。   当网络与文学结合,当娱乐、点击率、灌水、板砖,进入文学传播领域之时,文学所包含的精神、思想、情趣等无形之物,以及与当代的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客观上期待文学批评以冷静、理性的眼光将文学的价值从单一的商业价值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