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相似性成因分析.docVIP

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相似性成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相似性成因分析

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相似性成因分析   [摘要]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我们可以从浙江和台湾的地域文化特征、章家和连家的家教家风以及两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浙江、台湾对他们的共同影响等方面分析两人民族思想相似性的成因。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近现代大陆和台湾的民族主义志士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特点。   [关键词]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相似性;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D6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8)04-0045-05      章太炎(1869-1936)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民族主义者,被时人称誉为“中国玛志尼”。连横(1878-1936)是日据时期台湾著名的民族主义文学家和史学家,被日本殖民当局列入黑名单首页,与台湾民族运动首领林献堂、蒋渭水等人并列。章太炎、连横生活年代基本相同,民族思想影响巨大而深远,是近现代大陆和台湾文化名人的典型代表。两人交谊深厚,在发扬“国粹”、振兴民族的事业中互相砥砺、遥相呼应。因此,两人民族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有台湾学者指出:“因张继的关系,章太炎在1927年为《台湾通史》作序,此事绝非偶然。就‘种姓’、‘排满’、‘光复’、‘民族史学’等一系列思想,连横与章太炎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以章太炎长连横九岁,且早成名于晚清之学界政坛,章太炎可为连横之先躯。甚至可以说章太炎之‘种姓’思想为连横‘种姓’思想之来源。”要更加深入、透彻地探讨章太炎、连横民族思想的相似性的成因,应该从两人所在的浙江和台湾的地域文化特征、章家和连家的家教家风以及两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浙江、台湾都具有沦丧之痛的深重历史记忆      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而言,浙江、台湾这两个地区或因朝代更替、或因国土沦丧而遭受的痛苦尤其深重。浙江人在明朝覆亡后被清廷残杀、迫害的历史悲剧是导致章太炎强烈的反满、仇清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兴浙会序》沉痛地指出:“当是时,金华屠,嘉兴残,二郡之间,僵尸蔽野,流血顷亩。嗟我浙人,盖无罪于天,而王师一至,芟夷斩艾,如草木焉。”这种历史创伤虽然发生在几百年前,但是留给章太炎心中的“隐痛”却长久难以消除。清廷曾经斥责浙江“风俗浇漓,人怀不逞”,而特设“观风整俗使”加以监察。清朝前期最大的几起文字狱几乎都与浙人直接有关。清廷迫害、排斥浙江人以及在浙江大兴文字狱,章太炎对此耿耿于怀。杭州求是书院教员沈瓞民与他初次见面时,“太炎言浙省文字之狱,如南浔庄氏、塘栖劳氏、汪查之狱、齐召华之狱,如数家珍。次询余家之狱,余日:‘……惟是案罪及全浙士子,雍正五年上谕浙人停止会试。’太炎谓此浙人一时之不幸,日后当以此为荣也。”   台湾曾经先后两次遭受过沦亡的伤痛,这种不幸的历史遭遇,积淀成为无法忘却的惨痛的历史记忆,给台湾民众留下永远的心灵伤痕。这种历史伤痛总是与台湾民众奋勇反抗异族和恢复正朔的民族大义结合在一起,典型地反映这两方面情感结合的有诗歌“痛哭沦亡祸,同胞仗义争”。这种民族情感不仅体现在台湾的领袖人物身上,如“延平郡王以故国沦亡之痛,一成一旅,志切中兴”,而且也成为台湾民众的共同情感,例如“台为延平肇造,又多忠义之后,故抱左衽之痛。”又如,“吴球、刘却以编户之细民,抱宗邦之隐痛,奋身而起,前后就屠。人笑其愚,我钦其勇”。在两次沦亡于异族的历史中,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的历史惨痛尤其刺痛和伤害了包括连横在内的台湾民众。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引用的历史文献,表现了台湾民众由震惊、无奈、失望转向自信、坚毅、抗争的情感历程,而沉痛、悲愤之情贯穿始终。《台湾通史》云:“日本要索台湾,竟有割台之款。事出意外。闻信之日,绅民愤恨,哭声震天!……内外臣工,俱抱不平,争者甚众。”台湾民众原本“岂甘俯首事仇”,可是残酷的现实是“今已无天可吁,无人肯援。”最终落得一个“未战而割全省,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变”的悲惨结局!“台民不幸至此”,在悲叹“呜呼惨矣”的同时怀抱“敷天之恨”!做为台湾人的连横也不例外,他沉痛地感慨说:“固知弃地遗民,别有难言之隐痛也!”正因为“以戮民躬逢此厄”,连横自称为“台湾遗民”他仰慕郑成功民族大义,亲身见证台湾民众的英勇抗日,切身感受国家沦亡之痛,自然产生深沉而悠远的历史兴亡之感,激荡起悲壮而豪迈的民族主义激情。充分体现连横民族主义史观的历史巨著《台湾通史》的完成也与此紧密相关,时人认为“且以著者抱失地之痛,抒故国之思,激发正气,非斯人不能作也。”      二、浙江、台湾都具有报仇复国之志特别强烈的历史传统      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而言,浙江、台湾这两个地区的民众报仇复国之志历来特别强烈。章太炎的家乡浙江属于古越国,章太炎自称“越之贱氓”,以越国精神文化的传人自居。“尽管他活动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