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芒王小鹰关于理想歌吟
芦芒王小鹰关于理想歌吟
文艺兵也是敢死队
芦芒出生于上海老城厢的一户平民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随母亲寄居在别人家灶披间(沪语:厨房)后面拦出的一角中。所谓的家,仅一片席般大小,塞进一张床就没有多余空间了。
家里交不起学费,奶奶把他送到一户有钱人家去当“伴读”。在这期间,芦芒对艺术萌生了最初的兴趣,艺术的精神本来就是心灵的解放和自由。十几岁开始,他就在报刊上发表画作,补贴家用。后来又寻了一份替人抄笔记、管理图书的工作,才得以免费进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
芦芒所挚爱的美术并不是花鸟虫鱼之类的作品,而是革命版画。当时,他阅读了《马克思传》、鲁迅编的《苏联版画》《珂罗惠支版画》等书籍,并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这个十八岁的青年,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
后来,经由李一氓介绍,芦芒正式参加了新四军,并于次年入党,在华中军区政治部的江淮日报社当了一名美术编辑,画了大量抗战主题的版画,根据地的老百姓都把他叫作“小胡子画家”。那时,他每天都要给日报创作一幅配合形势宣传的木刻。一到晚上,他便伏在草棚的木板上,就着豆大的油灯,画呀刻呀,直至天明。
当时根据地条件艰苦,没有照相制版设备,芦芒硬是用双手和沙子在毛石板上磨出制版设备来。
芦芒的人物素描也画得很好,尤其是陈毅将军的画像,画得惟妙惟肖。这幅画像在报上登出后,极大地鼓舞了新四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的斗志。
当时环境很艰苦,主力部队化整为零,许多文艺工作者都分散到各地方武工队去“打埋伏”。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芦芒从未停下过他的画笔,留下了《解放两淮重镇淮安城》等作品。
……古城门缓缓打开,老百姓箪食壶浆,欢笑着簇拥子弟兵进城。攻打淮安城时,父亲参加了“敢死队”,他和战士们一起冲锋陷阵,冒着枪林弹雨奋勇登上了淮安城头。硝烟尚未散尽,父亲顾不得抹去额上的汗珠,就坐在城头废墟上掏出画笔刷刷地画开了。
——王小鹰 《父亲的碑》
后来,芦芒先后调任新四军第三师政治部文艺股长兼鲁艺工作团美术教员、新四军纪念塔建筑委员会委员、江淮画报社总编辑、苏北和苏南军区政治部画报社社长、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画报社社长。
在漫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芦芒有数以千计的木刻版画和诗歌发表于《江淮日报》《盐阜大众报》和《先锋》杂志上。这些画稿都被妻子王庄霄装在一个小铁盒里,仗打到哪里就带到哪里。碰到敌人“大扫荡”,王庄霄就把铁盒埋进地下,等敌人一走,再挖出来。
可惜后来在“文革”中,这些画稿多数被抄走,只有少部分因藏在废弃的壁炉里才得以保留至今。如今,巴掌大小的纸片已经泛黄发脆,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年轻画家在硝烟中的背影。
一颗火热的心
新中国成立后,芦芒一家从部队回到上海居住。诗歌是时代精神的号角,那时的南京路上有个很长很长的诗画廊,内容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次。那时候人们真心热爱工作,热爱文学,没有半点私心。20世纪50年代显然不是一个浅吟低唱的时代,因此那个时代的诗歌,每一首几乎都是滚烫的。芦芒的创作生命也是从那时开始在诗歌领域里燃烧的。
那时候的芦芒在家人眼中似乎是一个完全属于工作的人。在长女王小鹰的印象中,芦芒在家里写作的场景似乎十分“痛苦”——深更半夜还在书房赶稿是常有的事。有时他写到头痛了也不肯停笔,就用一条毛巾扎在额头上。每到吃晚饭的时候,总要等老母亲千呼万唤,他才从书房里出来。
芦芒当时任创作委员会诗歌组的组长,所以必须深入工厂体验生活,每天都得泡在工厂里。在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和上海第一钢铁厂体验生活期间,他创作了《钢城虎将》等文学作品。在定稿前,他总是反复念给厂里的工人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后来去崇明围垦的那段日子,芦芒甚至好几个月都不回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一头扎进河南省兰考县采访焦裕禄去了。
诗歌在那个时代是与社会变革、政治风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一次为了支持多米尼加争取独立,群众上街游行,沿街还搭了许多台子。芦芒性格率真单纯,待人挚诚仁厚、热情如火,所以此类活动中经常能看见他的身影。游行开始的时候,他噌一下就跳上了台,用一口宁波加上海腔的普通话,大声朗诵自己创作的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的诗歌。
也许对于五六十年代的诗歌作品,很多人并不抱以肯定的态度,认为有点假大空的成分,可是诗歌创作最需要原始的冲动和激情,正如《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一歌中所唱的:“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赤胆忠心为人民……”芦芒等那个时代的诗人、那种饱满的创作激情,在彼时彼刻,是真实的。
父亲一生曾出版九部诗集,《红旗在城市上空卷动》《上海,上海,向前,向前!》《奔腾的马蹄》等等。从这些诗集的名字便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激情。父亲的诗不是悠闲恬静的、田园式的,而是动态的、战斗的、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材料及配件采购方案.docx VIP
- 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pptx VIP
- 2025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物理八上光的直线传播 (3).ppt VIP
- 2024年事业单位医疗卫生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无痛纤支镜麻醉技术规范.pptx VIP
- 广东春季高考2025数学试卷.doc VIP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docx
- 专升本英语时态练习题.doc VIP
- 实验03 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