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docVIP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特征,评价CT诊断它的价值。方法:对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轻度昏迷2例,中度昏迷10例,重度昏迷20例。23例见弥漫性脑肿胀,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小出血灶16例(直径2cm),脑干小出血灶7例,胼胝体出血灶3例,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室出血4例,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2例,中线移位13例,单一病灶损伤5例,多处病灶损伤27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其病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CT具有特异性,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轴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359-04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脑外伤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它的发生机理是因旋转力作用导致脑白质、脑灰质交界处和中线结构等部位的撕裂。病理表现为上述部位神经轴突弥漫性断裂,部分病例可见小灶出血,多数病例伴有脑干和胼胝体相同的病理改变。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多数有昏迷病史,预后差,是颅脑外伤严重致残、植物生存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主要是依赖病理学诊断。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DAI的主要手段。笔者对DAI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以及评价病灶数目、大小等与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行颅脑CT扫描检查,均符合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标准,且进行了GCS评分的32例患者:GCS计分13~15分2例,9~12分10例,≤8分20例。受伤原因:交通肇事伤22例,高处坠落伤7例,打击伤3例。其中女11例,男21例,年龄6~63岁,平均35岁,受伤时间在3h至15d。   1.2方法   采用GE Prospeed AI螺旋CT扫描机行颅底至颅顶扫描,颅底层厚为5mm,颅脑层厚为10mm,螺距为1,条件为电压120kV,100mAs,图像矩阵为512×512,扫描视野为25 cm;观察窗宽(WW)为100,窗位(WL)为40。   1.3DAI的诊断标准   DAI的诊断标准包括:(1)有确切外伤史。(2)伤后立即出现昏迷。(3)有非脑疝性瞳孔、眼球位置改变。(4)CT或MRI检查见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大脑半球皮质、髓质交界区、小脑、脑室等部位出血灶或非出血性损伤或有弥漫性脑肿胀改变。(5)颅内压增高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6)CT无明显改变而临床表现重。   1.4临床意识障碍程度评分标准   以睁眼、语言、运动3方面分别逐一具体评分,3者的积分即表示意识障碍程度,处于13~15分者定为轻度意识障碍;15分最高,表明意识清楚;9~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3~8分为重度意识障碍;3分最低,表明无反应。   1.5研究方法   由2位经验丰富的CT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分析本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表现,得出CT诊断结果,对有不同意见的病例再进行共同讨论得出一致的结论。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15分2例,平均13.6分;9~12分10例,平均10.4分;3~8分20例,平均5.6分。体征:入院时有瞳孔改变23例,单侧肢体偏瘫16例,四肢肌张力增高29例,单侧巴宾斯基征阳性6例,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25例,见表1。   2.2CT表现   23例见弥漫性脑肿胀,表现为早期脑实质密度增高,后期脑实质密度普遍降低,皮髓质界限不清,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小出血灶16例(直径2cm),脑干小出血灶7例,胼胝体出血灶3例,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室出血4例,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2例,中线移位13例,单一病灶损伤5例,多处病灶损伤27例,见图1。   2.3出血灶数目与GCS评分情况的关系   轻度患者的出血灶数目平均为5.5个,中度患者的出血灶数目平均为9.7个,重症患者的出血灶数目平均为14.5个。患者的出血灶数目相对较多者其GCS评分低,且患者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出血灶数目与GCS评分情况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自从1956年Strich通过尸检描述了DAI的病理学改变,并由Adma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以来,DAI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已被神经外科学界所接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