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作品美学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红作品美学研究

萧红作品美学研究   摘 要: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就从美学的角度对萧红的作品进行研究,以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萧红作品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语言的生活化;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强烈的女性关怀和语言的张力之美中。   关键词:视角 诗学 张力   中图分类号:I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c)-0221-02   在对萧红作品的阅读和研究中,笔者发现萧红作品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语言的生活化;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强烈的女性关怀和语言的张力之美。作品的具体分析如下。   1 语言的生活化   萧红的一生受尽了坎坷,经历过极度的贫穷,亲人的抛弃和失子之痛,这些创痛对于萧红来说难以承受,导致她退回到文学世界中寻求安慰。在文学世界中她可以暂时脱离生活的苦痛,沉浸于自由纯净的文学世界,以求得心???的休憩。正如谭桂林教授所看到的:“萧红是一个体验型、情绪型、自传体型的女性作家,愈是在个人感受与生存幻觉的迷天雾地中,她的天赋才华与独特个性就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萧红把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写作天?x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极具生活化的作品。   萧红凭着天才的敏感度和自己的切身体会,能够深切的理解和表达出劳动人民的痛苦。并且用富有生活化的语言确切的表达出来。在她的成名作《呼兰河传》中就有这样的片段: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萧红用“地冻裂了”“小刀子一样”简短有力的几句话,就把冬天的寒冷表达出来了,只有有切身体验的作者,才能写出如此生活化的语言,并且她抓住了人物说话的特点,通过各具特色的语言,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用生活化的语言把人物塑造活了。   2 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   黑格尔说:“诗是原始的对真实事物的观念,是一种还没有把一般和体现一般的个别具体事物割裂开来的认识,它并不是把规律和现象,目的和手段都互相对立起来,然后又通过理智把它联系起来,而是就在另一方面(现象)之中并且通过另一方面来掌握这一方面(规律)”。因此,诗并不是把已被人就其普遍性认识到的那种内容意蕴,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按照诗本身的概念,停留在内容与形式的未经割裂和联系的实体性的统一体上。萧红的作品中对景物和背景的描写就具有诗的独特性和独创性,她的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组合而成的,既像风土画又像电影,这些具体化的场景之间互相连缀,在这些连缀中透露出了“诗性的智慧”。所以正如黑格尔所说,萧红是诗的创造者。   例如萧红的散文《小黑狗》,这篇散文讲的是大狗生了十几只小黑狗,主人养不活而被迫把小狗一一送人的故事。小黑狗离开了狗妈妈,作者感到很悲伤。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平森的小脚,鸽子形的小脚,栖在床单上,他是睡了。我在写,我在想,玻璃窗上的三个苍蝇在飞……”   小狗和大狗骨肉分离,如此残忍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大家习以为常,很快被遗忘,但是萧红注意到了,觉得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和值得思考的事情。所以萧红结尾用了诗意的语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是睡了,我在想”,思绪在“飞”,引导读者思考,使作品从一般的意义升华到了哲理的层次。   萧红用诗一样的笔触描画了窗外的景色,所谓物随心转,景由心生,在萧红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这种意境,让读者在浓浓的情中体会到清晰的景,感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3 强烈的女性关怀――悲剧美   在中国30、40年代的作家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开始参与到写作中来,这一时期涌现的女性作家,创作出像《最后的出路》《一九三零年春上海》等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有着政治的主旋律和革命的激情,鲜有家庭生活和儿女情长。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萧红的作品能同时保有对女性自我世界的关注,实属不易。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描写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生活。先来看看小说开头几处对王婆的描写,王婆取出柴来后,浑身沾满了稻草,像是一只母熊。还有王婆发出的声音像猪声。文中一直提到的麻婆,就是中国乡土农村中普普通通妇女中的一个。作者把麻婆比喻成动物,并不是不尊重人物,而是恰恰体现了在乡下的宗法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大家看,在这强烈的震撼里,产生了美的回味。   4 小说的张力之美   萧红早年曾学过绘画,她把画素描的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不管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画还是关于人生百态的摹写,她都善于描绘这一幅幅的画面,然后再把画面连缀起来,所以作品的文体很轻灵,读来浅显易懂。同时萧红作品中又承载了厚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